产出缺口

  • 详情 泰勒规则如何减小经济波动?
    本文建立了一个具有粘性信息的DSGE模型,研究存在利率平滑倾向的、对通胀和产出缺口有不同敏感反应的后顾性、同期和前瞻性泰勒规则下,货币政策冲击对经济波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利率的平滑,以及对通胀和产出缺口的高敏感反应,都能够减少通胀和产出的波动。(2)在减少通胀波动方面,后顾性规则更具优势;而在减少产出波动方面,前瞻性规则表现得更好,同期规则次之。(3)后顾性规则和前瞻性规则都有内在不稳定的可能。
  • 详情 对中国通货膨胀的实证研究:从一般到特殊的建模方法
    本文采用“从一般到特殊”建模方法并利用PcGets软件,实证考察了1994-2009年间中国的通货膨胀与货币供应、产出缺口、汇率和国际原油价格之间的有机联系。研究结果表明,尽管中国正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渐进转型过程中,但只要采用恰当数理建模策略,依然可得到较为稳定的通货膨胀函数。实证证据支持在通货膨胀和货币供应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正相关关系,但通货膨胀并不完全是“货币现象”。除货币供应外,还有其它更多重要变量进入通货膨胀方程从而共同决定通货膨胀的变化。从长期来看,产出缺口与通货膨胀之间也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此同时,我们不能忽视汇率因素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此外,在考察的样本区间内,国际原油价格对中国通货膨胀的影响并不十分显著,这可能与国内石油价格没有与国际市场完全接轨、成品油等价格体制改革仍在不断深化的现实有关。
  • 详情 基于生产函数法的潜在产出估计、产出缺口及与通货膨胀的关系:1978—2009
    通过更好的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本文仔细估计了我国的资本存量重,并利 用生产函数法对1978 年以来我国潜在产出进行了估计。结果表明,我国仍然处于规模报酬 递增阶段;产出缺口对通货膨胀具有很强的解释作用;1990 年代中期之前,我国产出缺口 波动较大,而1990 年代中期之后我国经济基本上围绕潜在产出水平运行,这表明经济运行 和宏观调控政策的逐步成熟;但2007 年我国经济产出超过潜在产出,物价上涨压力明显。 尽管受2008 年9 月份以来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 年我国实际产出低于潜在产出水平, 但产出缺口并不严重,这即表明了我国经济刺激政策的作用,也说明随着经济的强劲复苏, 扩张性经济政策(特别是货币政策)应逐步回归中性,以保持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
  • 详情 金融状态指数FCI的构建与其在泰勒规则中的检验
    为了探讨资产价格对我国货币政策中的信息传导功能,本文运用VAR模型考察了以股票价格、房地产价格为代表的金融与实物资产价格对我国产出和通货膨胀的影响。通过产出缺口对股价与房价的VAR脉冲响应分析,发现房价指数和股价指数对产出缺口均产生影响。而通货膨胀对股票价格产生较为明显的正向影响,对真实房价缺口却产生明显的负向响应。通过利用VAR模型构建的FCI指数和CPI指数的比较,发现含括了资产价格的FCI能有效的领先于CPI,FCI是CPI的格兰杰原因。最后把所构建的FCI纳入到泰勒规则中分析发现修正后的泰勒规则中的利率对通胀反应微弱,对产出缺口反应不足,但对FCI的反应却非常显著。
  • 详情 中国货币政策制定规则及实施效果的实证分析
    自改革开放以来,央行试图通过调节货币供给量和控制存贷款利率等达到稳定币值,并促进经济发展的目标。本文利用1992年至2006年的数据,引入时变参数的泰勒规则和麦克拉姆规则模型讨论存贷款利率、货币供给量M1与通货膨胀率、实际产出的关系。发现官方利率对通货膨胀率的反应系数很小,02年以后反应系数接近于0,甚至是负值,不符合泰勒规则,但官方利率对经济缺口的反应一直为正值,96年至99年还表现出强烈的抑制实际经济增长的现象。94年以前货币供给量不符合麦柯拉姆规则,过快的货币供给量增长是导致94年经济过热的一个原因,94年以后货币供给量变化符合麦柯拉姆规则。货币供给量对实际产出的反应随时间变化较大,一般在经济过热的时候货币供给量控制的不好,但在经济比较疲软的时候货币供给量能迅速增加。对货币政策执行效果的分析表明,货币供给量的增加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同时也导致物价上涨,利率变化对这两个变量的影响不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