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

  • 详情 商品期货有助于预测通货膨胀率吗?
    通过从我国22种商品期货提取隐含的便利收益率时间序列,我们发现,期货市场的便利收益率的前两个主成分可以在样本内和样本外显著预测未来通货膨胀率。在控制了利率、M2货币增速等因素的影响后,这一结果仍然成立。我们也用南华商品期货综合指数、南华商品期货各品种指数、南华商品期货大类指数,以及美国商品研究局商品期货指数对我国通货膨胀率进行了样本外预测,结果表明这些指数对于预测我国通货膨胀率同样效果显著。基于商品期货价格的预测模型都明显优于本文的基准模型和朗润预测指数。这表明我国商品期货市场包含了与通货膨胀率相关的重要信息,可以作为未来宏观形势走向和政策实施的重要参考。
  • 详情 双支柱监管下银行流动性创造影响实体经济的风险承担渠道存在吗——基于2015-2018年中国银企微观数据的实证分析
    本文立足于中国双支柱调控框架,系统地梳理了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影响银行流动性创造的风险承担机理,并选取 2015-2018年上市商业银行和公司为样本,运用中介效应模型,检验货币政策、宏观审慎、风险承担、流动性创造和企业产出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货币政策价格型工具和宏观审慎工具可抑制由数量型工具引发的银行风险承担与流动性创造水平变化系统性风险增大会增加表外流动性创造风险承担是双支柱监管影响银行流动性创造的重要渠道之一流动性创造可通过信贷额度 增加企业营业收入。因此,降低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的内在冲突,提高银行稳定性,有助于增强流动性创造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金融支持 。
  • 详情 融资融券不对称对股票价格发现效率的影响
    证券市场中普遍存在交易机制不对称现象。本文研究融资融券不对称交易制度对股票价格发现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市场定价偏差程度取决于多空力量不对称程度和投资者信念分歧程度,并且在低估和高估时呈现不同的模式。当市场均衡价格处于高估时,融券卖空限制对价格发现效率的负面效果则会随着多空力量不对称程度和投资者信念分歧程度的增大而增大。当市场均衡价格处于低估时,融券卖空限制反而使得股价更快向其内在价值靠近,因而提升价格发现效率。随后,本文通过我国A股交易数据进一步验证了理论模型得出的结论。对于监管层来说,发展和完善融资融券交易机制的首要任务便是使融券卖空发挥其逆向调节市场的基本功能。
  • 详情 尾部风险厌恶、卖空约束与中国股指期货价格的持续深度贴水
    本文探讨了2015年下半年股市异常波动以来至今持续存在股指期货巨幅贴水现象及其原因。我们首先检验了非频繁交易以及股市波动的两种解释,发现均不能很好地解释该现象。接着,我们计算了期权市场隐含的偏度风险溢价;其代表了投资者的恐慌程度和坏的尾部事件的不确定性溢价。偏度风险溢价与股指期货的VAR分析表明,股指期货价格的深度贴水可以由偏度风险溢价解释,说明投资者对崩溃风险的担心导致了投机者向套期保值者索取高额的“保险费”。股指期货的贴水幅度加深也增加了市场的偏度风险溢价,导致投资者对稀有事件不确定性索取更高的溢价。因此,完善现货市场做空机制,使得期现套利交易可行同时恢复股指期货交易,可以消除股指期货价格的深度贴水,降低投资者的对冲成本,使股指期货发挥正常的风险管理功能
  • 详情 优胜劣汰还是逆向选择——基于上市公司质量与股价表现关联的研究
    优胜劣汰的高质量的股票市场是金融服务经济和供给侧改革的关键。本文使用90多个财务特征指标“大数据”和多种机器学习方法提取基本面信息,对上市公司质量进行评价并构建基本面综合质量指数,研究基本面质量与股价表现的关联关系。研究分析,上市公司基本面综合质量指数对股价表现具有显著为正的预测能力。其中,由偏最小二乘法构建的质量指数对股票横截面收益的预测能力最强,年化收益接近38%,且CAPM、三因子和五因子模型对此无解释能力。我们还进一步从行为金融和宏观经济周期视角探索公司质量对股票价格的影响机制,发现市场情绪、有限套利、公司投资决策和经济周期都有助于深入理解上市公司质量溢价现象。本文研究表明,我国股票市场定价效率已经稳步提高,进入了“优胜劣汰”和价值投资阶段。
  • 详情 基于信息聚集和跨市场套利视角的金融期货定价研究
    知情交易者、套利交易者和噪声交易者构成期货市场的三大交易主体,共同决定期货价格。本文在两期市场中构建含知情交易者、跨市场套利者和噪声交易者的理性预期均衡模型,揭示期货聚集私人信息的微观机制、探究套利行为对现货和期货均衡价格的影响。研究发现:现货和期货市场的知情交易行为共同决定期货的价格发现水平,第二期(期货交割期)现货价格聚集私人信息的能力越强,第一期期货市场的知情交易意愿越强;套利交易对期现价格的冲击程度与知情交易者面临的交易风险正相关;套利交易有利于提高现货和期货市场的流动性,同时增加噪声冲击的跨市场传播。研究结论有助于增进投资者对期货价格发现功能和套利行为影响的理解,对提高投资者的理性交易观念、加强市场风险管理有指导作用。
  • 详情 明星丑闻与股市异动
    本文选用事件分析法,对 2001 年至 2018 年的明星丑闻事件样本进行研究。发现 明星丑闻事件对其相关的代言公司、经纪公司和投资公司股票价格均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 对于代言公司而言,明星代言的沪深市场、港台市场和海外上市的公司股票超额收益也均显 著为负。而且短期内明星代言公司的异常回报率与明星影响力显著负相关,而与事件性质(违 法或违反道德)以及事件关注度等并无显著的关系。长期来看,明星代言公司的异常回报率 与明星影响力和事件关注度显著正相关。对于明星投资公司而言,长期来看公司的异常回报 与明星影响力、事件关注度呈显著正相关。当事件为违法事件时,投资公司的股票负向收益 变化幅度更大。对于明星经纪公司而言,本文研究发现,公司的异常回报与明星影响力以及 事件关注度均无显著性关系。当明星丑闻曝光时,短期亲朋好友公司的累积异常回报与涉事 明星公司的累积异常回报呈现正相关关系。同时,丑闻曝光引发的股市波动会对公司产生实 质性层面的影响。当明星丑闻曝光时,累积异常回报下降越多的公司,其下一季度收入与净 利润下降越大。
  • 详情 持有成本与期货最优套期保值
    本文应用一种新的套保方法,将套期保值由统计竞技恢复回衍生品定价的金融问题,简化了套保比率的估计,并避免了拼接期货合约等问题。针对黄金、股指、外汇和原油等四大类期货市场的实证研究,我们发现:如果将期货的定价与风险管理割裂开来,忽视期货合约的衍生品本性,各种复杂的套保估计方法,套保效率都不如简单套保;如果将定价理论融入套保实践,通过预测持有成本计算套保比率,套保效果将比简单套保更出色。此外,套保合约的选择方面,简单套保倾向于选择交割日较近的合约,而考虑定价约束的套保新方法,合约的选择不受到期日的影响。因此,套保比率的研究重心应该从期货与现货价格的统计关系转到持有成本的预测上来。
  • 详情 中国利率期限结构的估计与国债定价
    基于上交所国债数据,沿袭Bliss(1997)的研究方法,并加以改进和扩展,本文考察了五种静态利率期限结构模型在样本内拟合和样本外预测上的表现,与Bliss(1997)的结果不同,我们发现三次平滑样条方法更适合用来估计中国上交所国债的利率期限结构。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各模型的拟合误差和预测误差的分析,我们发现,利率期限结构并不是决定国债定价的唯一系统性因素,上交所国债的定价还需考虑国债的其他特征因素,投资者在交易国债时会将息票金额的大小和债券价格的溢价程度考虑到定价中来,这一点与Bliss(1997)的结论相同。作为本文结论的一个应用以及对Bliss(1997)方法的扩展,我们发现息票金额低的投资组合和溢价因子高的投资组合分别高于息票金额高的投资组合和溢价因子低的投资组合,本文的结论对国债投资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详情 极端市场条件下指令不平衡与收益之间的关系——来自我国股市 2014-2015年的经验研究
    最近2014-2015年我国股市出现大幅波动,这为研究极端市场条件下指令不平衡与收益之间关系提供了一个理想的研究背景。本文基于上证50成分股的高频数据,研究了极端市场条件下指令不平衡与收益的关系。我们发现:(1)指令不平衡与收益在横截面上正相关,相比于正常市场条件相关性在极端市场条件下更大;(2)指令不平衡与同期收益呈现显著正的相关且熊市期间的相关性要显著强于牛市期间,指令不平衡与同期收益的关系随着市场状态的变化而变化;(3)指令不平衡对收益具有显著的预测能力且在牛市和熊市期间预测能力相差不大;(4)以上结论在控制Fama-French三因子后依然成立。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在极端市场条件下价格有效性较低,我国股市有效性亟待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