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贷可得性

  • 详情 影子银行监管与企业信贷可得性研究——来自《资管新规》的证据
    影子银行监管政策旨在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风险,推动金融强国建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文构建了一个同时面临流动性约束和影子银行监管的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以《资管新规》的实施作为准自然实验,以2014-2022年中国A股非金融非房地产类上市公司年度数据为样本,基于银行理财产品视角探究影子银行监管对企业信贷可得性的影响。本文基于上市公司贷款数据识别企业与银行之间的信贷关联,并结合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数据构建企业对银行理财产品的敞口指数。研究发现:《资管新规》实施前对银行理财产品敞口较高的企业在此后的信贷可得性明显降低,且该效应在信用风险较高的企业、无四大国有银行贷款的企业、与银行信贷关联较为单一的企业、所在地区市场化水平较低的企业中表现更加突出;机制分析表明,《资管新规》实施前对理财产品依赖程度较高的银行在此后的非流动性资产持有比例显著降低,资产端流动性囤积水平明显上升,该效应通过银企信贷关联传导至企业并导致其信贷可得性降低。本文厘清了影子银行监管政策影响企业信贷融资的内在机制,为金融强监管政策的制定和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 详情 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建设能否促进企业创新?
    近年来,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国家创新能力显著提高。但如何有效发挥金融对实体经济创新的支持作用,仍然是政府部门和学界关注的重大现实课题。立足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视角,文章以国家产业与金融合作试点城市(简称产融合作试点城市)建设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了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建设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的企业专利申请数量显著增加,但主要体现在非发明专利的申请上。机制检验发现,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建设并非通过地方政府财政补贴等强干预措施发挥作用,而是通过降低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和企业贷款交易成本等市场化机制提高了企业信贷可得性,进而促进了企业创新。异质性分析发现,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建设的创新促进作用在地方政府干预程度较低的地区,以及融资约束严重、创新需求大和处在成长期的企业中更为凸显,并主要体现在“集约边际”而非“广延边际”,即政策实施之前已有专利申请的企业更能抓住契机提升创新产出;此外,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建设也显著提升了企业创新效率。文章不仅为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建设发挥的创新促进作用提供了多维度的经验证据,而且为进一步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了有益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