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债券市场

  • 详情 流动性补偿、市场内及跨市场“流动性转移”行为
    本文分析了我国国债市场的流动性补偿问题,讨论了国债市场内部不同债券之间的“流动性转移”(Flight-to-liquidity)行为以及国债与企业债市场之间的跨市场“流动性转移”行为。研究结果发现:流动性显著影响我国国债市场收益率;我国国债市场上,国债市场内部不同债券之间的“流动性转移”行为显著,当投资者发现债券的流动性变差时,将在国债市场范围内选择流动性好的债券进行投资转移;国债市场与企业债券市场之间的跨市场“流动性转移”行为比较微弱。
  • 详情 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利率环境的实证研究
    利率环境的市场化是企业债券品种设计创新的重要基础条件之一。本文的实证分析表明,我国企业债券利率环境市场化程度正日益加深,企业债券市场利率的变动开始更大程度地受到国债市场利率变动的引导。但是,一方面由于国债市场流动性缺陷及期限结构不完整,影响了统一,准确的债券收益率曲线的形成,造成有效基准利率的缺失;另一方面由于制度性缺陷导致我国企业债券收益率不能反映市场资金供求的真实变动关系和不同企业的风险差异,也难与国债利率形成稳定的基准依据关系,导致目前企业债券定价机制的较为僵化,甚至出现利差“倒挂”现象。因此,坚定地推进利率市场化,建立市场化的定价机制将是优化企业债券利率环境,促进企业债券市场发展和品种创新最直接和有效的途径。
  • 详情 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利率环境的实证研究
    利率环境的市场化是企业债券品种设计创新的重要基础条件之一。本文的实证分析表明,我国企业债券利率环境市场化程度正日益加深,企业债券市场利率的变动开始更大程度地受到国债市场利率变动的引导。但是,一方面由于国债市场流动性缺陷及期限结构不完整,影响了统一,准确的债券收益率曲线的形成,造成有效基准利率的缺失;另一方面由于制度性缺陷导致我国企业债券收益率不能反映市场资金供求的真实变动关系和不同企业的风险差异,也难与国债利率形成稳定的基准依据关系,导致目前企业债券定价机制的较为僵化,甚至出现利差“倒挂”现象。因此,坚定地推进利率市场化,建立市场化的定价机制将是优化企业债券利率环境,促进企业债券市场发展和品种创新最直接和有效的途径。
  • 详情 完善企业债券市场,促进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有效运作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是解决银行不良资产问题的一种有效方式,信达等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已正式开始运作,但效果目前并不显著,主要是我国企业债券市场还不发达,制约了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有效运作,因此必须针对我国企业债券市场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措施,完善企业债券市场,以利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更有效地运作。
  • 详情 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与居民收入分配关系的经验分析
    本文研究了中国资本市场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文章首先简要回顾了相关研究,提出了资本市场可能影响收入分配的渠道,利用相关分析和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实证分析了我国资本市场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本文的结论是:我国资本市场对收入分配有影响,特别是信贷市场和债券市场的发展对于收入差距的缩小有积极作用,不过总体上资本市场对于我国收入差距的缩小的作用还很小。资本市场指标和收入分配指标间有微弱的倒U关系。文章认为造成此种情况的原因是,我国尚属于低收入国家之列,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不高,又处于转轨阶段,资本市场的发展在相关制度安排上出现了一些先天性的体制缺陷,发展尚不规范,特别是面向中小企业和农村的资本市场发展很薄弱,资本市场的信贷配给还较严重,等。文章提出,良好的资本市场,不仅可以促进经济增长,而且可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实现增长与公平的双赢。在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和谐金融,实现资本市场和谐发展,就必须加快中国的金融体制改革,构筑和谐金融生态,加快金融创新,加快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和面向中小企业、面向农村的资本市场的发展,创造条件实现资本市场的广化效应, 这样才能实现惠及穷人和公平的经济增长。
  • 详情 关于完善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初步构想
    目前,我国间接融资占绝对优势的融资结构为银行体系带来很大的压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是完善我国金融结构体系、防范金融风险的当务之急,发展企业债市场是提高直接融资比例的一种有效手段。本文从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分析开始,充分借鉴了国外发达债券市场的发展经验,提出了近期发展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一些合理化建议。
  • 详情 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问题、解决对策和发展
    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的呼声越来越高,它为企业的融资提供了除银行贷款、 发行股票上市之外的另一种有利途径。但是目前我国的企业债券市场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我们来解决。最主要的问题市企业债券市场的主体结构问题。在对1998年到2002年发行债券的企业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在我国企业债券市场上发行的大部分债券本质上属于公共部门债券,包括中央政府机构债券和地方政府的市政债券。政府部门在进行发债审批时,主要从“政府意图”和“产业政策”的角度选择合意的企业,其最终结果表现为中央政府分部门以及所属机构、由地方政府出资成立的国有独资企业。这限制了其他具有发债资格企业的进入。严格的管理体制也是抑制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的重要原因。“规范控制、集中管理、分级审批”的管理体制严格限制了企业债券的发展。“企业发行债务筹集资金得利率不得高于同期银行储蓄存款利率得40%”的要求在银行存款利率不断调低的情况下,已经低于投资国债和股票的收益率,无法吸引投资者;此外,这种利率的约定也不利于市场价格的形成。除了以上两个问题,企业债券品种单一,二级市场缺乏流动性;企业债券信用评级质量低;企业债券的监管模式尚未完全理顺都是制约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的瓶颈。 因此,我们必须在企业债券的各个方面进行改善、改革,促进企业债券市场的健康发展。主要的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必须为政府机构和地方机构债务融资单独开辟融资市场,避免其和企业争夺市场,并要多公共部门性质的债券实施严格的审批制,要把确保政府债券安全性和捍卫政府信誉放在首位。对于企业债的监管应该实行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监管,逐步撤销对市场的计划性控制,因此必须建立信息披露机制。进行发行制度的改革,首先是改审批制为核准制,改多头审批为一家核准,改一次发行为监管机构一次核准,但发行人可视其需要和市场情况多次发行;其次应该准许商业银行进行承销;最后取消利率40%上限的限制。健全企业债券市场的监管体系,对发行主体主要是进行事前监管和事后监管、对中介机构的监督、建立有效的偿债保障机制。发展企业债券的场外市场,建立做市商制度也是我们改善企业债券市场的有效途径。 企业债券可以为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提供融资新途径。通过“中关村模式”的分析,我们建议可以通过建立中小企业联盟的方式,以同一主体对外发债。但是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也需要政府部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