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成长

  • 详情 社会信用、交易成本与企业专业化分工
    专业化分工是企业成长的重要基础和一国经济增长的根本源泉,同时也是新形势下提高供给质量和供给效率的重要途径。深入探究国内市场专业化分工的内在机理,对于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至关重要。文章以“创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政策作为社会信用环境的代理变量,借助双重差分法,实证考察了社会信用环境改善对企业专业化分工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会信用环境改善显著促进了企业专业化分工,这主要是通过降低企业面临的外部交易成本而实现。异质性分析发现,当内部管控成本较高时,社会信用环境改善对企业专业化分工的促进作用有所减弱;而在非国有企业、制造业以及法治环境较好的地区,社会信用环境改善的专业化分工效应更为明显。进一步分析表明,社会信用环境改善对企业专业化分工的推动作用促进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文章揭示了社会信用环境对企业行为的影响,不仅为理解企业分工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也丰富了信用经济学领域的相关研究。
  • 详情 国内供应链构建水平与企业进口议价能力——基于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对于参与国际循环而言,构建国内大循环的意义何在?依托大国市场优势构建国内供应链,将对中国企业进口议价能力产生何种影响?文章通过综合利用中国上市公司供应链数据库、Wind上市公司数据库和中国海关数据库的匹配数据,研究发现:(1)“入世”以来,中国制造类上市公司的国内供应链构建水平及其进口议价能力均呈现出先抑后扬的发展态势。(2)国内供应链的构建有效增强了企业进口议价能力,该影响在高技术密集型部门、民营企业、沿海地区、加工贸易企业及全球价值链下游企业中的表现尤为显著。(3)进口替代效应、技术进步效应和企业成长效应是国内供应链促进企业进口议价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4)相对于省内供应链,突破本地市场边界的区域内供应链、跨区域供应链、全国供应链的构建,对于企业进口议价能力提升的作用更加明显。文章研究表明,以国内供应链构建进一步增强企业进口议价能力,应加快内资企业成长,培育国内供应链“链主”;依托超大规模市场潜力,提升国内生产配套能力;协调区域专业化分工,加快国内产业梯度转移。
  • 详情 创投双方匹配结构与风险投资退出表现
    现有文献主要聚焦于风投机构本身的静态同质化价值增值职能,围 绕风投机构的增值职能与风险投资退出表现展开了大量研究。本文提出风险投资 与创业企业之间的匹配结构对风险投资退出表现的影响机制问题。基于 Fu et al.(2018b)的研究模型,我们通过进一步的理论分析发现:创投双方匹配结构会 影响双方各自最优努力水平,造成风投机构价值增值职能的动态异质性,表现出 影响风投机构的退出表现;同时,采用实证模型研究发现:创投双方的匹配契合 度越高越有助于改善风投机构退出表现,创投双方的匹配差异度对风险投资提出 表现呈现倒 U 型关系特征,支撑了理论模型的研究结论。本文为探索风险投资 退出表现与创业企业发展成长的决定机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研究视角,充实和扩 展风险投资对企业成长发挥增值职能的研究基础。
  • 详情 创投双方匹配结构与风险投资退出表现
    现有文献主要聚焦于风投机构本身的静态同质化价值增值职能,围绕风投机构的增值职能与风险投资退出表现展开了大量研究。本文提出风险投资与创业企业之间的匹配结构对风险投资退出表现的影响机制问题。基于Fuetal.(2018b的研究模型,我们通过进一步的理论分析发现:创投双方匹配结构会影响双方各自最优努力水平,造成风投机构价值增值职能的动态异质性,表现出影响风投机构的退出表现;同时采用实证模型研究发现:创投双方的匹配契合度越高越有助于改善风投机构退出表现,创投双方的匹配差异度对风险投资提出表现呈现倒U型关系特征,支撑了理论模型的研究结论。本文为探索风险投资退出表现与创业企业发展成长的决定机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研究视角充实和扩展风险投资对企业成长发挥增值职能的研究基础
  • 详情 政府背景、市场化进程与风险投资企业绩效:来自A股市场的经验证据
    风险投资企业绩效受政府背景影响视市场化进程的不同而产生变化。论文通过风险企业家政府背景、风险投资企业董事会政府背景强度及深度三个维度,刻画了风险投资企业政府背景,以2006年至2010年包括创业板在内的575家有风险投资持股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对政府背景、市场化进程与风险投资企业绩效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1)无论是采用净资产收益率衡量企业现实业绩还是Tobin Q值衡量企业成长价值,高管政府背景都对风险投资企业绩效有正面影响;(2)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高管政府背景对风险投资企业绩效影响更显著。
  • 详情 应计质量、信息风险与权益资本成本——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本文在借用DD模型和资本定价模型(CAPM)对我国上市公司应计质量和权益资本成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外部投资者能对应计质量进行市场定价,较差的应计质量会增加公司的信息风险,以致提高其权益资本成本,同时将应计质量分为固有应计和可操作性应计后,发现固有应计与可操作性应计的信息风险含量存在差异,较高固有应计质量更能降低信息风险,与权益资本成本的关系更为显著,由于应计质量所采用的计量指标是应计的波动性,为此也可以认为盈余中应计波动性越高,则信息风险就越高,权益资本成本也就越高,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资本市场是能区分质量好坏的公司,从而能有效引导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本文也发现行业因素、账面市值比、企业规模、企业成长性、财务杠杆对权益资本成本影响显著,但对此的解释学术界仍存在明显的分歧
  • 详情 民间金融和中小企业的发展
    本文考察民间金融对中小企业成长的作用。为了避免内生性问题,我们用地理位置来 识别民间金融差异,进而用倍差分方法(difference-in-difference)估计民间金融对中小企业 的影响。我们用浙江和福建两省的企业大样本数据,以大企业为控制组,中小企业为处理组, 我们发现民间金融对中小企业发展具有正的显著作用,民间金融可以使中小企业的总资产增 长率显著提高。再进一步,我们以造船业为例,分析浙江省台州和舟山两地的造船企业,同 样发现民间金融对中小企业的迅速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 详情 上市公司利益相关者治理机制、治理指数与企业绩效
    有鉴于利益相关者的相关问题已成为现行公司治理框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设置利益相关者治理评价指标考察中国上市公司利益相关者参与公司治理和利益相关者权益的保护状况并得出利益相关者治理指数。进一步的实证研究表明,利益相关者治理指数对每股收益(EPS)、净资产收益率(ROE)、股本扩张能力(NAPS)均有显著的正面影响,这表明上市公司良好的利益相关者治理机制和较高的利益相关者治理水平有助于增强公司的盈利能力,进而提升包括股本扩张能力在内的企业成长与发展潜力。同时,利益相关者治理机制所涉及的5个方面对企业业绩和企业价值也存在重要影响。因此,建议在公司治理中考虑利益相关者的权益,鼓励利益相关者适当而有效地参与公司治理和管理。
  • 详情 银企关系与中小企业成长
    本文利用世界银行对我国18个城市1186家中小企业的样本调查数据,对我国银企关系和中小企业成长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研究。我们发现,中小企业建立关系银行数量越多,维持银行关系时间较长,对企业成长均有负面影响。但是,中小企业与银行建立实质性融资合作关系越深,越能够促进企业的成长,并特别在规模较大的企业、非国有企业和处于弱市场竞争环境下的企业群体中体现。本文为中小企业银行关系理论在中国的实践提供了经验证据,揭示了中小企业培育银企关系的应用价值。
  • 详情 股价涨跌的持续时间与幅度
    由于惯性交易策略收益的可分解性,导致了对惯性现象性质认识的分歧。本文利用Alexander(1961)提供的过滤法则这一工具,研究了中国A股市场股价涨跌的持续幅度与时间,发现股价的变动具有较强的持续性,足以为套利交易提供获利空间。这就间接指出,股价序列的自相关性可以对惯性交易策略的收益有正的贡献。并且,进一步研究发现,股价水平、企业规模、企业基本面价值、企业成长性和交易量这5类因素对于股价涨跌的持续性均有着显著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