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社会责任

  • 详情 早期注册制改革与实体企业金融化:基于创业板的准自然实验
    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是证券市场走向成熟、完善与市场化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实体企业金融化趋势日益明显。本文基于创业板与主板上市企业数据,构建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PSM-DID)与RDD-DID模型,研究注册制改革对企业金融化水平的影响,并从多个角度剖析其作用机制。两种模型的估计结果均表明,注册制改革显著提升了企业的金融化程度。此外,研究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得到验证。机制分析表明,注册制改革通过降低上市门槛、缓解融资约束以及增强市场竞争,推动企业金融化水平提升;与此同时,其信息披露机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企业金融化。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发现,改革的促进效应在非国有企业、成长性较低企业以及企业社会责任履行较弱的企业中更加显著。本文丰富了关于注册制改革的政策影响文献,为理解研究注册制改革如何影响企业金融化提供了新视角,并对抑制实体企业过度金融化、深化注册制改革并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具有重要启示。
  • 详情 中国企业全球人才管理的法律合规与数字创新
    全球化与数字化的深度融合正在重塑全球人才管理格局,对中国企业而言,国际法律环境的复杂性与多样性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在深入剖析国际劳动法、税收法规、数据隐私保护以及跨文化法律差异后可知, 国际法律的复杂性不仅影响企业的人才吸引、 管理与留用政策,还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全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 为了有效应对这些挑战,中国企业需要构建全面的全球法律合规治理体系、培养跨文化领导力、优化全球薪酬与激励机制、借助数字化技术提升人才管理效率以及强化企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期在全球市场竞争中取得领先地位,从而塑造更具活力与包容力的国际商业生态体系。
  • 详情 使用机器学习方法预测中国上市公司“漂绿”
    本研究开发了一种创新方法来预测中国上市公司的"漂绿"行为。通过将大型语言模型BERT整合到机器学习框架中,我们构建了一个先进的漂绿预测模型。这种方法能够捕捉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和年度报告的环境披露中微妙的语言线索和语义细节,显著提高了识别漂绿的精确度。研究采用了多种机器学习模型,包括支持向量机(SVM)、随机森林(RandomForest)和随机欠采样算法(RUSBoost),并在三种不同的数据集上进行了测试:基础财务数据集、扩展的Word2Vec环境披露数据集,以及BERT优化的环境披露数据集。结果表明,RUSBoost算法结合BERT调整的环境披露数据在各项评估指标上表现最佳,凸显了先进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在分析环境披露文本方面的优势。此外,我们的研究发现预测的漂绿指标与ESG评级机构间的评级分歧显著相关,验证了本研究所开发的漂绿变量。本研究为识别和预测企业漂绿行为提供了一个创新的、基于文本的方法。这一工具对投资者、监管者和政策制定者具有重要价值,有助于捕捉公司的欺骗性环境披露。
  • 详情 网络安全治理与股价崩盘风险——基于上市公司年报文本分析的证据
    网络安全治理已经引起了政府决策部门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聚焦资本市场中的企业网络安全治理与金融风险,通过深度学习方法分析上市公司年报文本,构建企业网络安全治理指标,实证研究揭示了网络安全治理和股价崩盘风险之间的关系及其机制。研究发现,网络安全治理可以显著降低股价崩盘风险,这一结论在更换解释变量、增加控制变量和《网络安全法》的颁布作为准自然实验等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企业网络安全治理降低了外界的信息不对称、增加了企业社会责任,从而降低了股价崩盘风险。国有企业、规模较大、公司成长性较好、有形资产比例较低的公司更有可能重视网络安全治理。本文结论为企业网络安全治理对金融风险的影响提供了经验证据,为企业网络安全治理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了建议参考。
  • 详情 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与中国式扶贫脱贫之道——基于国有资本参股民营企业的视角
    近年来,中国扶贫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系统解构其实现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应用价值。文章从国有资本参股民营企业的视角,考察产权混合所有制改革对于企业扶贫参与的促进作用。文章立足于中国民营企业存在大量国有股权的基本现实,根据股权结构影响企业行为的基础逻辑,系统分析了国资参股对民营企业扶贫参与的积极影响及其内在机理。基于2016-2020年A股民营上市公司的样本,文章实证研究发现,国资参股明显地促进了民营企业的扶贫参与,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成立。机制检验发现,国资参股通过提升民营企业的资源基础和强化民营企业对扶贫社会责任的价值认同而产生作用。进一步分析发现,该作用在有同省份国有资本参股的民营企业、政府干预较强地区及贫困程度较高地区的民营企业中更为明显。文章探索了我国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与精准扶贫之间的学理关系,从理论上丰富了混合所有制改革成效的研究,为“十四五”时期巩固扶贫成果以及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提供了重要的政策依据,也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探索反贫困道路提供了有益借鉴。
  • 详情 文化、信任与企业社会责任
    本文考察民族文化多样性与企业社会责任关系。基于各省份不同民族的人口比例,衡量各地区的民族文化多样性,结合润灵环球企业社会责任(CSR)数据,我们发现:第一、民族文化多样性对于 CSR 存在双刃剑效应。在民族文化多样性较低的地区,其显著提升了 CSR 履行效果;而在民族多样性较高的情况下,表现为更高的民族文化多样性降低了 CSR 履行效果。第二、引入族际通婚率作为工具变量,在控制可能的内生性之后,民族文化多样性与 CSR 之间的负向关系依然显著。第三、地区信任程度对于前述关系存在显著的边际影响。随着信任程度的增加,民族文化多样性带来的正效应逐步减弱;地区的语言多样性则在边际上显著加强了民族文化多样性对 CSR 的负向作用。最后,在考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并引入汶川地震这一外生冲击之后的企业捐赠数量,我们发现本文结论仍然稳健。
  • 详情 高管限薪与企业风险承担 ——来自“限薪令”的经验证据
    利用我国 2014 年出台的“限薪令”作为外生冲击构造准自然实验,本文基于我 国沪深交易所上市企业2009-2018年的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方法检验了高管薪酬管制对 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样本期间内,“限薪令”的施行显著降低了国有企业的 风险承担水平。在区分国有企业类型后,这一结果没有改变。进一步地,我们发现“限薪令” 对企业风险承担的效果受到企业内外部条件的影响:在政策不确定性较高、董事长年龄较大、 企业规模较小和薪酬降幅较大的企业中影响更为显著。此外,“限薪令”的出台,使国企对 政治目标的追求提升,企业社会责任披露频率和质量显著提高。最后,我们检验了企业风险 承担降低的经济后果,结果发现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下降导致了企业价值的降低。本文的研 究从企业风险承担视角丰富了“限薪令”经济后果的研究,同时能够为深化我国国企薪酬改 革提供经验依据,具有较强的启示意义。
  • 详情 融资结构与企业社会责任——基于中国市场的理论与实证
    本文利用独立机构对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的评级数据,考察了公司的社会责任表现与融资结构的关系。理论和实证表明在一定条件下,负债率越低,社会责任表现越好。本文的研究发现对于监管部门、股东、债权人等企业利益相关者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 详情 国内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相关性研究综述
    本文回顾了自2005年以来国内的13篇CSR与CFP相关性的实证研究,发现国内学者在社会责任指标选取上方法较为局限,缺乏较为客观、可靠的第三方评价数据,且在财务指标选取和样本选择上差异较大,造成出现多种不同的研究结论。本文对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及可能的结果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今后的研究提出了相应建议。
  • 详情 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相关性研究——基于中国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数据
    本文研究了在中国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内,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对财务绩效有怎样的影响。在研究中排除了行业因素影响,改进了财务绩效的度量方法,并进一步探讨了企业承担对不同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后分别会如何影响企业绩效。本文首先使用因子分析法对企业 18 个会计指标进行降维打分以衡量企业财务绩效,同时用内容分析法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打分度量,将所得数据进行 OLS回归分析发现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会降低当期财务绩效,但长期来看会使之提升,且前期有较好财务状况的企业会倾向于在下一期履行更多的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