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

  • 详情 关于我国证券市场注册制下若干配套政策改革的研究
    每个国家有能力创业并做大做强成为企业家的都是极少数人,企业家是宝贵的国家战略资源;他们发展需要资金,到资本市场融资,是国家人民利益所在,理所当然要支持。但也要看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少企业家的社会责任道德水准同普通群众没有太大不同,上市为了圈钱套也是有的。我国14亿人口,无风险识别能力群体庞大,股市散户主导;严监管,失去活跃度,企业难融资;放松监管,垃圾概念漫天飞。过去现在和将来很长时间内,二级市场都很难实现总体上的等价交换。过去上市的大多是国企,国有股减持还能充实社保,都是公共利益;存量股份二级市场简单全流通说得过去。而今来上市的是清一色的民营企业,越垃圾越贵越减持越涨,股市集腋成裘让极少数人一夜暴富,于情于理都说不通。眼下原始股上市流通的注册制已经行程近半,相关配套监管如不尽快跟上,近2亿个家庭、8亿人口的财富难免被极少数海内外机构和私人老板们反复收割,批量制造富翁大量制造新生贫困人口,整个国家社会阶层有形成目前香港倒金字塔型社会的危险:极少数人富可敌国,绝大多数人却贫穷潦倒,其后果党国家和人民无法承受。必须站在国家人民利益立场,寻求最大公约数。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资本市场改革要以国体政体为中心,要以等价交换和公平交易为条件,要以共同富裕为目标;证券市场既要大力支持企业家融资,发展经济,又要抑制其一夜暴富的利益冲动。建议证券市场注册制下辅以如下配套政策:非公有制企业上市增加骨干员工持股强制性条款,上市公司存量股份改大宗交易平台封闭流通,以强制信托责任大力发展负责任的爱国机构投资者,将新股上市审批权归还给人民,革新红利税,改造监管队伍,强化一定温度下的严监管,以持续现金分红能力作为退市主要依据。
  • 详情 我国信托业效率测度及动态变化的实证研究
    2008 年是银监会颁布实施信托“新政”后的第一年,也是信托公司面临金融危 机影响考验的一年。基于此,本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重点分析了我国37 家信 托公司2008 年的经营效率,实证结果显示我国信托公司技术效率普遍较低,均值仅为0.507, 主要是受累于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低下。同时,本文运用Malmuiqst 生产率指数对我国 信托业2004-2008 年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变化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信托业全要素 生产率有了较为可观的改善,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来自于技术变化(1.477),技术效率 变化的贡献较小(1.02)。
  • 详情 台湾金融资产证券化立法及借鉴
    金融资产证券化是指金融资产经过资产重组、风险隔离及信用增级等环节,由特设机构据此发行证券,并以相关收益偿付证券的操作程式。由于金融资产证券化的精妙结构和独特功能,使之成为20世纪最重要的金融创新之一,并且被世界各国日益广泛地应用。台湾也立法推动金融资产证券化业务的扩展以应对内外挑战,其《金融资产证券化条例》形成相关法律制度的基本框架,尤其围绕特殊目的信托、特殊目的公司的立法尝试,应为大陆所借鉴。
  • 详情 信贷规模规避与货币政策调控
    随着紧缩性宏观经济调控措施的不断出台,我国商业银行的货 币信贷投放行为受到抑制。在此背景下,商业银行转而加强与信托公司合作,规 避信贷规模管理。本文在分析近期信贷规模规避典型模式的基础上,探讨其对货 币政策调控的具体影响和未来挑战。最后提出政策建议认为,应强化对货币信贷 的统计分析,丰富货币政策工具,密切关注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充分考 虑微观主体对各种宏观调控政策的博弈,从而有的放矢地制定出科学的宏观调控 政策。
  • 详情 制度错位与重建:对我国信托业问题的思考
    本文从金融机构的特许权价值及其对股东、管理层风险承担行为的影响角度出 发,解释了经营制度错位对我国信托业困境所产生的基础性作用,并进而分析了当前我国信托 业制度中依然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本文借鉴美国信托业经营制度的历史演进过程,指出 了创造和维护信托业的特许权价值是进一步完善我国信托业经营规则的必由之路。
  • 详情 关于金融改革与金融创新的几点思考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了有目共睹的丰硕成果。“经济决定金融,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三十年的改革历程不断印证着伟人的预言,金融改革伴随着中国经济改革共进。入世过渡期的结束,预示着我国金融业正式对外全面开放,金融改革与金融创新踏上了新的征程。如今我国已形成中央银行与监管机构分家,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分业经营,中资机构和外资机构同台竞争的日趋完善的金融体系。回顾二十九年前,小平同志提出的“要把银行真正办成银行”成为金融改革的先声,从此我国金融改革正式拉开序幕,并先后通过人民银行成为中央银行、专业银行到商业银行,从混业到分业、政策性银行的建立、农村信用社的回归,一直到股份制银行的改革试验、国有银行的股改和金融法治化步伐的跃进;在带给人们初偿改革喜悦的同时,更引发了我们对中国金融业改革与发展的深层次思考。特别是当前动荡不安的国际金融形势和不确定的国内经济走势,更增加了我们对金融市场、尤其是金融创新的危机意识。金融业是高风险行业,众多失败的教训和成功的经验,需要我们在珍视改革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居安思危,力争少一点亡羊补牢之痛、多一点未雨绸缪之举,防范于未然。
  • 详情 从美国产业投资基金发展看中国旅游发展基金市场化
    本文通过对中国国内旅游业的发展阶段判断开始,认为中国旅游产业正在处于一个产业整合阶段,从金融工具的配置角度,用产权投资(融资)的方式比较切合中国旅游产业整合的发展需要。结合对中国国内资本市场和民间资本的实力,认真分析了政府设立的旅游发展基金的特点,认为政府设立的旅游产业发展基金通过市场化,将其转型为中国特色的旅游产业投资基金,并将可能的产业投资基金类型做了简要的规划和设计。 笔者认为,公司制的产业投资基金比较适合基金的私募,而运用混和信托特别是结合旅游区不动产投资信托的方式发起产业投资基金的公募比较可行。
  • 详情 中外房地产企业融资方式差异性分析
    在3万多家房地产企业中,目前可以真正供其选择的融资渠道,主要有银行信贷、上市融资、信托融资、债券融资、以及其他融资方式,如基金融资等。但实际上,超过半数以上的资金,都直接或间接来源于银行信贷。统计数字表明,银行信贷占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来源的79%。而其他融资方式在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来源中所占的比重较低。例如,2003年房地产企业通过发行债券融资总量仅2亿元人民币,与当年房地产投资高达1万多亿元人民币相比,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
  • 详情 寻求资产证券化的可行法律基础
    本文主要介绍了资产证券化的含义,分类.着重讨论与研究了以信托法为中心的法律法规,分析了资产证券化在中国开展的利与弊.
  • 详情 浅谈建立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对企业资本运营的促进作用
    财务公司是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和中国人民银行《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设立的、为企业集团成员单位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及产品销售提供金融服务,以中长期金融业务为主的非银行金融机构。 财务公司素有“企业集团内部小银行”之称,同信托投资公司、租赁公司等一样,是一种非银行金融机构,它依托于大型企业集团存在。 新的《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将财务公司的功能从短期信贷业务为主转向支持企业集团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及产品销售融资等中长期业务为主。而且,还增加了允许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发行中长期债券、进行同业拆借,并可投资有价证券、金融机构股权及成员单位股权,增加了财务公司的营业范围,也将大大增强财务公司的赢利能力。 到目前为止,我国已设立财务公司的企业集团有七十多家,他们基本上分布在传统产业中的石化、汽车、电力、钢铁等行业,都是行业中的龙头企业。据统计,这七十多家大型企业集团总资产达3万亿元人民币左右,约占全部国有资产的1/3。他们的资产运作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质量。因此,国家支持财务公司发展,支持充分发挥财务公司的功能,在一定意义上就是支持国有企业的发展,也是培育中国自己的真正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