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估值

  • 详情 新三板股票流动性、估值水平与分层制度
    本文研究了新三板于2016年首次实施的分层制度对挂牌公司股票流动性、估值水平与资本投资效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相比于基础层公司,进入创新层使得挂牌公司股票的实际成交交易日的间隔天数平均减少了7.71个交易日,以市净率所衡量的公司估值水平提升了11.6%。从对公司实体的长远影响来看,以投资现金流敏感度衡量的资本投资效率也得到了显著提升,并且进入创新层有效降低了融资约束引发的投资现金流敏感性。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基础层公司,新三板分层制度的实施不仅使得创新层公司的股票流动性和估值水平得到了提升,还有效地提升了公司实体的资本投资效率。
  • 详情 盈余管理、价值相关性和公司估值
    盈余和股东权益的账面价值是投资者最常用的估值基础。然而盈余的可靠性(用盈余管理程度表示)可能会影响其价值相关性,继而可能影响账面价值的价值相关性。本文通过分析盈余管理对这两个估值基础价值相关性的影响,将盈余管理、价值相关性和公司估值这三者联系起来。笔者在Ohlson模型中加入盈余管理虚拟变量观察盈余管理对盈余和账面价值的价值相关性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盈余管理虽然不会降低盈余的价值相关性,但是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账面价值在估值中作用。在此基础上,笔者研究了基于盈余信息的市盈率模型(P/E)和基于账面价值信息的市净率模型(P/B)在我国资本市场上的估值实务,结果表明盈余管理不会影响P/E和P/B相对估值模型的准确度,但在我国P/B模型的表现要优于P/E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