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创新

  • 详情 新药审批制度改革促进医药企业创新了吗? ——基于专利和医药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本文基于2015年我国关于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改革,探究医药领域制度改革对于医药创新的影响。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药审改革大幅缩短了创新药的审评时长,显著提升了医药领域的创新质量,同时激励医药上市公司加大研发投入,增强创新药的研发,探索崭新的技术领域,并提升了公司的经营绩效。异质性分析表明,对于知识产权保护程度更高、市场化程度更高、市场中介组织发育和法律制度环境更完善的地区,以及融资约束更高的企业,药审改革提升医药创新质量的作用更为显著。本文的研究发现,对于我国医药产业由仿制为主转向自主创新为主以及国产创新药的崛起,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 详情 风险资本投资是否损害了母公司的技术创新
    通过构建古诺模型和斯蒂尔伯格模型两种框架并将设立风险投资的创新成功概率沿吸收能力和行业竞争程度内生化,本文对经典公司风险投资行为模型进行了拓展,藉此研究了风险资本投资与母公司创新的关系及母公司和行业异质性对这种关系的调节机制,并基于 2005-2017 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数据,运用―匹配法和倍差估计量‖技术及工具变量法等对模型结论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1)通过组织替代和战略竞争的双重效应,中国企业从事风险投资显著提高了自身的创新水平,在创立风险投资后专利申请和创新效率均有相对于非无风险投资企业更为明显的提升;(2)不同吸收能力的企业设立风险投资具有不同的创新效应,自身吸收能力越大的企业,新创企业的知识创造对其基础研究越有价值,设立风险投资的组织替代效应越大,创新的提升作用越明显;行业竞争水平也有与吸收能力相同的调节作用,高竞争行业的企业设立风险投资对竞争对手创新空间的挤压效果更明显,战略竞争效应更显著,与低竞争行业的企业设立风险投资无任何创新效果不同,高竞争行业企业设立风险投资后其专利申请和创新效率均有明显提高;(3)大企业设立风险投资具有更高的创新效应。本文还就如何提高风险资本投资的创新效应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 详情 产业政策的激励效应与迎合效应
    理论上是否需要由政府来制定产业政策仍存在极大争议。本文基于 2008 年 开始实施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这一具体的产业政策,研究产业政策实施中的激励效应与迎合效应。研究发现,公司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后,其专利申请数量会显著增加,专利申请质量也会显著提升,但通过虚增研发投入而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公司,其专利申请数量和专利申请质量却提升较少。这表明产业政策既可能会激励公司创新,也可能导致公司仅仅为表面迎合政策要求,而无意于真正从事创新。机制分析结果还发现,产业政策的减税优惠和政府补助会促进真正的高新技术企业增加创新,但对于伪高新技术企业,税收减免和政府补助的创新激励作用却显著减弱。最后,本文还利用事件研究法发现,真正的高新技术企业在宣告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时公司价值会显著提升,但通过虚增研发投入而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公司其价值却并未增加。本文研究结论不仅协调了“产业政策之争”交战双方所持的不同理论观点,也为政府如何实施产业政策提供了理论参考。
  • 详情 男儿当自强 ——中美贸易摩擦与企业创新研究
    以往针对中美贸易摩擦只能进行宏观层面或行业层面的分析,或是只能在微观层 面上进行有限分析,根本原因在于数据限制,而本文通过将海关数据库与上市公司数据库进 行匹配,对超过 300 万条海量数据进行分析,首次直接检验了对美出口对上市公司创新的影 响。结果表明,对美国出口极大地促进了我国企业的创新,且当中美两国处于贸易摩擦时, 受打击的企业通过增强自主创新予以应对,并且该促进效应在未来三年内持续存在。另外, 本文不仅限于对中美两国间贸易的研究,而是纳入到整个国际贸易格局中进行比较,并首次 发现不同国别和地区对我国企业创新的影响是不同的。文中运用 PSM、动态 DID 模型、 Heckman 两阶段检验等多种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结论保持不变。本文的研究结论印证了 一个事实,二十多年来我国对美出口贸易迅猛增长的背后是企业在困境中坚持不懈、追求创 新的结果,中国企业的韧劲和自强不息的精神由此展现。本研究将为我国未来的贸易政策制 定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持。
  • 详情 关注力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同群效应
    本文研究了上市公司创新绩效的行业同群效应及其产生机制、影响因素和对企业业绩 的影响。实证结果分析表明,上市公司创新的行业同群效应在中国市场中显著存在。经过一 系列稳健性检验和排除内生性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就其产生机制而言,企业创新的同群 效应通过行业竞争压力使企业需要做出与同群企业类似的创新决策以维持竞争优势,降低风 险。进一步基于“业绩压力”和“信息传递”的视角,我们发现分析师关注与投资者关注会 显著影响创新的同群效应。此外,本文的异质性分析发现,公司规模、产权属性和盈利能力 均会对企业创新的行业同群效应产生重要影响。最后,我们证明了创新的行业同群效应能够 对企业业绩产生正向影响,这表明企业创新的行业同群效应达到了保持竞争优势和市场份额 的目的,也暗示了创新的行业同群效应更可能是企业主动选择的结果而非盲目跟风。
  • 详情 行千里路:独立董事的跨地区经历与企业创新
    人类的每一次巨大进步都离不开远行,远行不仅体现了人们对新事物、新环境 的渴望和探索,同时也有助于资源和能力的积累。基于这种直觉,本文手工搜集了上市公司 独立董事的出生地、求学地和工作地信息,探索独立董事的跨地区经历对企业创新的影响。 研究发现,独立董事的跨地区经历越丰富,任职公司的创新投入和产出水平越高。该结论在 考虑独立董事出生地差异、变量测量误差、自选择等内生性问题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结果 发现,跨地区经历丰富的独立董事不倾向于选择相对稳定保守的会计职业,更可能在总部位 于出生地、求学地和工作地以外省份的上市公司任职,所任职公司的股价波动也较高,即跨 地区经历丰富的独立董事风险偏好更大;同时,跨地区经历丰富的独立董事也更可能拥有政 治关联背景、更可能在大规模公司任职、获得的津贴也更高,即跨地区经历丰富的独立董事 资源和能力也更优。更高的风险偏好和更优的资源、能力使得独立董事在公司创新活动中发 挥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