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溢价

  • 详情 治理溢价、市场预期与投资者学习效应
    本文根据公司治理——经营业绩——市场绩效的理论关系以及投资者的学习效应分析公司治理的影响,基于71项公司治理评价体系的评价结果检验治理溢价的存在性,并从市场预期和投资者学习效应角度分析溢价形成机制。研究显示内部治理溢价显著存在,持有内部治理质量高的公司股票在2002年至2010年间可以获得6.6%的年度平均超额回报率,地区行业治理不存在溢价。原因在于内部治理质量的提高将显著改善下期经营业绩,市场却未能预期到两者之间的作用,相对低估高质量公司的盈余。从而当公司宣告高于预期的盈余时对市场产生正向冲击,存在更高的累计超额回报,而地区行业治理相对稳定,市场更易预期。然而,错误预期不具备持续性,投资者通过学习将不断修正,导致预期逐渐充分。本文为投资者预期的动态调整提供了经验证据,同时也为监管机构影响市场预期,提高市场有效性提供了建议。
  • 详情 媒体治理与中小投资者保护
    本文考察媒体在股权分置改革及流通股股东分类表决的制度安排下所发挥的治理职能。研究表明,作为宏观治理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媒体在股权分置改革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治理作用。在控制其它影响因素的前提下,媒体关注程度越高,治理环境越好,“公司治理溢价”越高,信息环境和信息质量越有保证,非流通股股东的私有利益越小,中小流通股股东所面临的信息风险越低,相应地,其所要求的实际对价也会相对较低。反之,中小流通股股东会向那些媒体关注程度较低公司的非流通股股东要求更高的对价。同时,密集的媒体披露水平可以明显影响甚至强化非流通股持股对实际对价所产生的正向相关关系。分组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这些媒体的公司治理职能仅在中小流通股股东对实际对价高度满意的研究样本中存在。进一步地,媒体的这些公司治理职能的发挥主要是通过提高中小流通股股东参与股改投票的热情、进而使其自身意见更有可能在分类表决中得到体现来加以实现的。
  • 详情 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溢价实证研究——来自沪深两市2002-2005的经验数据
    在界定公司治理溢价概念基础上,利用Fama-French三因子定价模型检验中国股票市场是否存在公司治理溢价。依据利用32个反映上市公司治理状况的指标进行因子分析计算出的指数构建公司治理组合,结果显示中国股票市场存在规模效应。在考虑市场溢价因子和规模因子的情况下,买入公司治理好的组合股票,卖出公司治理差的组合股票,可以获得8.4%的超额回报。另外,研究发现截距项随着组合公司治理水平的提高也呈现出增大的趋势。最后从公司治理价值相关性的视角解释了治理溢价的存在。
  • 详情 公司治理溢价的研究脉络及进展探析——基于投资者视角的考察
    关于公司治理的研究目前绝大多数是从公司自身角度来评价这些治理机制的作用和影响,而缺乏从投资者、从资本市场角度的考察和研究,缺乏对公司治理溢价的探索和分析,使我们形成对公司治理价值的较为全面认识。本文投资者支持治理溢价意愿的调查研究、公司治理要素的治理溢价研究、公司治理总体溢价问题的研究三个方面对治理溢价这一前沿课题的已有研究进行了评述。在此基础上,论文对治理溢价问题的进一步研究的思路和途径进行了分析和阐述,以期为今后公司治理溢价问题的深入研究提供一些启示和可供借鉴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