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场化

  • 详情 利率双轨制与中国货币政策执行
    中国经济目前处于利率双轨制之下:银行体系中被管制的存贷款利率,和基本由市场决定的货币和债券市场利率共存。利率双轨制是中国渐进式改革的一部分,也是理解中国货币政策框架的关键。以存款利率上限为核心的利率双轨制决定了中国货币政策中数量与价格工具并存的特点,也意味着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同于发达国家。本文通过一个新的理论模型来解释利率双轨制下的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描述了不同情形下,货币政策目标如何通过各种政策工具传导至市场利率,并和信贷总规模一起实现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的调控。该理论模型的基本思路是:价格管制带来的扭曲需要由数量管制来纠正。实证模型结果显示:市场利率对基准存款利率调整最敏感,其次是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公开市场操作在利率双轨制下效果则不太显著。
  • 详情 一个利率市场化的理论模型
    本文的目的是在现代经济学框架内分析非市场化利率偏低条件下一国经济的特征,并讨论进行利率市场化将对经济产生的影响。在经典拉姆齐模型的基础上,本文建立了一个劳动收入者和资本收入者相分离的双代表性个体的模型,劳动者作为储蓄者获得利息,而资本所有者作为投资者获得利润。这样,资本所有者和劳动所有者将面临不同的优化问题。我们发现利率非市场化的经济存在多条鞍点稳定路径。本文的分析着重考虑市场化之前经济的均衡和动态调整特征,以及市场化之后新的均衡和原均衡在资本存量与消费水平方面存在的差别,以刻画利率改革将对经济整体产生的影响。
  • 详情 我国银行利率市场化步伐缓慢的分析
    目前,一方面央行2000年央行宣布在三年内实现利率市场化的改革举措实质已经实行了;另一方面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认为时机尚不成熟。由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与国有企业的特殊关系,笔者通过分析国企、商业银行及两者的关系从一个侧面揭示了我国利率市场化处于十字路口的窘境。并通过利弊比较分析得出利率市场化是历史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