劣势

  • 详情 中国企业融资中的“劣势有效”及其经济学分析
    中国大部分企业有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这种偏好的存在有极为复杂的原因,既存在非理性行为,也存在非意愿选择约束。本论文通过对两种融资方式约束机制的有效性分析,意在说明两个重要问题:其一,中国资本市场发育的不平衡,在很大程度上与制度安排有关,由此导致企业的非意愿选择约束;其二,由于第一个问题的存在,引发了另一个问题,即在成本约束下,企业融资选择中出现了经济学中所谈到的“劣势有效”,从而导致企业在非理性条件下的理性选择。最终的结论是:中国企业融资问题的解决,必须依赖于制度的成长对市场选择机制的有效支持。
  • 详情 国际保险资金运作模式比较研究(即将发表)
    今年7月,中国人保完成重组,设立了中国人保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此前中国人寿设立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的方案已获批准,泰康人寿、华泰财险等多家保险公司设立资产管理公司的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这一系列现象进一步表明,保险公司资金运作模式不仅仅停留于业界讨论之热点,而且已开始了实践的探索。本文就国际保险资金运作的三种主流模式即:集团控股下的资产管理公司模式、 内设投资部投资模式和 外部委托投资模式的特点、适用范围、优劣势等进行对比分析。在比较分析国际保险资金运作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国内保险公司经营规模、资金运作管理水平、人才实力等因素,对目前国内设立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热的背景、经营特点和适用条件进行了客观分析。提出 我国保险资金管理运作模式选择应着眼于两个方面,既要顺应通过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专业化运作保险资金的国际潮流,也应结合保险公司自身的规模大小、风险控制能力等因素选择适合自己的模式,不切实际的盲目跟风或只追求形式上的换汤不换药将增加保险公司经营管理成本,达不到专业化运作和提高资金运用效率的目的,最终不利于提高我国保险资金管理运作水平。
  • 详情 信息不对称理论在我国金融消费中的应用
    由于信息不对称,金融消费者在与金融机构的合同关系中往往处于劣势,致使某些金融机构为了寻求其自身利润的最大化而不惜损害金融消费者的权益。本文结合信息不对称理论来分析我国金融消费者权益受到侵犯的主要原因及其可能导致的后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种消除信息不对称的方法,从而提高金融机构的道德水平,维护金融消费者权益,实现金融机构和金融消费者利益的双赢,稳定和增强公众对我国金融制度的信心,从而保证我国金融市场长期稳健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