劣势

  • 详情 中欧美风险投资收益差异及其影响机制:一个实证文献综述
    本文回顾了中国、欧洲、美国三地关于风险投资(VC)收益及其影响因素与影响机制的相关文献,发现:(1)中国VC收益高于欧、美同行,但在“收益影响因素与影响机制”方面却处于相对劣势,并从三个角度对该“矛盾”予以了解释;(2)VC收益(至少在美国)总是高于同期股指收益;(3)“高风险、高收益”在VC行业并未得到证实。最后,本文指出了VC组合投资策略的八种研究思路。
  • 详情 我国相互保险公司的商事组织立法研究
    相互保险公司是被广泛应用的保险组织形式之一,在世界保险市场占有重要地位。2005年阳光农业相互保险公司的成立开启我国相互保险公司的实践探索,2009年《保险法》的修改解决该保险组织形式的合法性问题。我国应当进一步加强相互保险公司的商事组织立法,通过内部治理及成员权利和义务的规范,充分发挥相互保险公司的组织优势,抑制其组织劣势。
  • 详情 博士生论坛征文_噪音与证券分析师的迎合动机
    证券分析师是市场解读信息的重要力量。然而最近的研究表明,分析师意见存在系统性的偏差。鉴于此,探讨分析师意见偏差背后的行为动机,剖析分析师意见对证券价格的影响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应用迎合理论,构建分析师与投资者之间的理性博弈模型,证明了在投资者具有信息劣势的博弈中,分析师的迎合动机会放大噪音对其购买意见以及均衡价格的影响。理性投资者并未能消除分析师迎合动机造成的股价噪音,从而从分析师角度,为股价对噪音的过度反应找到了一种理性的微观机制。
  • 详情 股权分置改革中的对价和投票
    本文总结分析了中国股权分置改革中投票机制的特征,并研究了对价水平、信息不对称等影响投票结果的因素。研究发现,分组投票的机制和流通股股东的理性有效制约了占多数投票权的非流通股股东,并保障了对价方案总体处于双方认为合理的水平。数据显示,流通股的投票率只有33%,而非流通股的投票率将近其三倍;双方的支持率则比较接近,都处于较高水平。研究结果发现,对价水平较低的提案能引起流通股较高的投票率;同时伴随着流通股较低的支持率和较高的反对率。此外,流通股股东和非流通股股东之间信息不对称程度的改善能有效增加具有信息劣势的流通股股东投票率,并促使股东双方在对价提案的意见上取得一致,从而得到较高的支持率和较低的反对率。
  • 详情 资本监管对银行信贷行为影响研究——《新巴塞尔协议》下的银行业生态系统
    2004年6月,《新巴塞尔协议》在历时 5年的广泛征求意见和修订中推出,给各国提供了一个更先进的风险管理框架。然而,由于新协议对计量要求的复杂性和资本充足率要求对经济影响的多层次性,并不是所有国家的所有银行都有能力立即实施。即使发达国家目前也仅仅局限于跨国大银行,而其他银行则将继续保留现行的资本管理制度。这样,在《新巴塞尔协议》下,大银行将首次按照与其他中小银行完全不同的正规化资本监管制度来经营。 在这样“双轨制”的情况下,实施原协议的银行对资本要求的敏感度 不高,很可能处于竞争劣势。 本文重点研究风险厌恶型银行在《新巴塞尔协议》下的决策,将银行业视为一个生态系统,实行“双轨制”的两类银行作为两种不同的群体,运用进化博弈论的方法探讨了《新巴塞尔协议》对银行信贷行为的影响,得出新协议可能造成的结果:中小银行完全提供中小企业的贷款,大银行完全提供大企业的贷款。
  • 详情 解读中国金融竞争力优劣势
    2006年中国将走完金融业的过渡期,实现全面开放。在国际大背景下,中国金融竞争力优势不足,劣势突显。中国金融竞争力的核心优势并非直接优势,而是经济增长的宏观环境。中国金融竞争力的劣势却几乎渗透到了金融系统的各个层面。从银行到证券、保险,从核心资产到一般资产,从企业营运到政府监管,从经营管理到金融创新,中国金融竞争力的劣势无处不在。解决中国金融竞争力劣势必须坚持三原则。
  • 详情 融资租赁可促进邮储改革
    从融资租赁的角度来看我国的邮政储蓄改革。邮政储蓄运用其自身的优势并改变其劣势,邮政储蓄可大力发展我国目前还未成熟的融资租赁业,使融资租赁也促进迫切改革的邮政储蓄。
  • 详情 构建中国金融监管新模式
    [论文摘要]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尤其是在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内金融业日益融入国际金融业的发展潮流,金融经济瞬息万变,给处于探索起步阶段的中国金融监管带来了严峻挑战,本文通过比较几种不同的金融监管模式,分析它们的优势和劣势,并结合了国际金融监管体制现状,试图探索出更适合我国经济发展的金融监管模式。
  • 详情 证券信息内幕操纵、股价冲击与监管控制
    在新兴市场上,内幕信息操纵根源在于市场属性的非成熟性产生一种“信息租金”。为寻求“信息租金”,上市公司与机构投资者“信息串通”,利用信息优势与资金优势结成一种战略寻租联盟,以操纵股价获取超额收益。内幕信息操纵过程中,信息操纵者与信息劣势的非知情交易者展开一种动态信息博弈行为,具有信息优势的机构投资者操纵内幕信息,使资产价格的均衡不断被打破,新的市场均衡不断形成,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对股价的冲击过程。实证研究表明,中国证券市场普遍存在程度较为严重的内部交易者内幕消息操纵股价现象。因此,强化证券监管,对内幕信息操纵行为进行有效控制,成为证券市场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关键词:信息操纵;信息租金;股价冲击;证券监管
  • 详情 民营金融供给与均衡
    本文发表于2001年第2期,作为反对新建立民营金融机构(银行)的首篇论文,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听到了许多反馈声音,无论是同意观点还是不同意观点。 本次上网有两个意思:一是本文所提出的想法至今并没有过时,对于目前关于本话题的深入讨论仍然具有实践意义。二是发现多篇讨论本话题的论文,直接或间接引用该文的观点或语句,却没有出处,或者出处错误,被标注为《管理世界》某年某期,等五花八门,希望本文能够继续引起争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