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量溢出

  • 详情 公司关联与动量溢出效应 ——来自财经社交媒体的证据
    财经社交媒体深刻重塑信息传播格局的背景下,如何从投资者视角有效提取上市公司之间的关联关系,已成为识别市场动态和资金流向的关键。本文采用雪球网百万用户近8500万条社交媒体大数据,利用文本分析构建基于社交媒体的A股上市公司关联网络,研究关联股票间的动量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 社交媒体关联股票加权收益率对目标股票收益具有显著为正的预测能力,且该结论在控制各类公司关联动量后仍然保持稳健,据此构建的等值加权多空策略可产生约36个基点的日平均收益。(2) 经济机制检验发现,关联股票加权收益率越高,目标股票的散户买入、主动性买入订单越多,并且在套利摩擦更高的股票中,动量溢出效应越强,支持了注意力溢出与有限套利驱动的错误定价的理论解释。(3) 进一步分析表明,投资者情绪越高、预测期限越短,动量溢出效应越强;该效应在考虑交易成本、采用不同关联测度方式以及纳入多源社交媒体平台后依然显著。本文揭示了互联网时代下基于社交媒体的公司关联的独特价值,可为监管层实时研判公众认知和防范金融市场风险传导提供更高频、前瞻且准确的依据,对二级市场投资决策亦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 详情 A股关联公司的股票动量溢出效应研究——基于分析师共同覆盖的视角
    本文基于有限注意力假说, 用分析师共同覆盖构建公司相关性, 检验了 A 股市场关联公司之间股票的动量溢出效应. 研究发现, 以共同覆盖分析师数量作为权重构建的关联公司股票加权平均收益率, 能正向预测焦点公司未来 1∼12 月的收益率, 基于关联公司收益率构建的多空组合可获得 10%∼12% 的年化超额收益; 在截面回归中, 关联公司动量溢出效应较同行业或同地区公司的动量溢出效应更强. 异质性分析表明, 在拥有更多分析师共同覆盖、非明星或低学历分析师共同覆盖, 以及焦点公司股票被更多压力抵抗型机构投资者持有时,关联公司动量溢出效应更强, 说明该效应的成因与分析师和投资者的有限注意带来的行动迟缓和反应滞后相关. 本文的工作对 A 股市场跨资产动量效应给出了全新证据, 对市场监管与投资者决策具有参考价值.
  • 详情 A股关联公司的股票动量溢出效应研究 ──基于分析师共同覆盖的视角
    本文基于有限注意力假说,用分析师共同覆盖构建公司相关性,检验了A股市场关联公司之间股票的动量溢出效应。研究发现,以共同覆盖分析师数量作为权重构建的关联公司股票加权平均收益率,能正向预测焦点公司未来1~12月的收益率,基于关联公司收益率构建的多空组合可获得10%~12%的年化超额收益;在截面回归中,关联公司动量溢出效应较同行业或同地区公司的动量溢出效应更强。异质性分析表明,在拥有更多分析师共同覆盖、非明星或低学历分析师共同覆盖,以及焦点公司股票被更多压力抵抗型机构投资者持有时,关联公司动量溢出效应更强,说明该效应的成因与分析师和投资者的有限注意带来的行动迟缓和反应滞后相关。本文的工作对A股市场跨资产动量效应给出了全新证据,对市场监管与投资者决策具有参考价值。
  • 详情 中国股市和债市间动量溢出效应及其传导机制研究
    动量因子是资本市场上表现最为稳健强劲的投资因子之一,本文研究了中国股市和债市间的动量溢出效应。结果发现,我国股市动量持续期约为 6 个月,债市动量持续期约为 12 个月,并且股市和债市之间存在动量溢出效应,股市持续上涨对债券价格有负面影响,而债市持续上涨对股票价格影响则是正面的。基于动量溢出效应构建的跨资产动量组合收益高于传统动量组合,风险对冲效果更好。进一步研究两个市场间的动量溢出效应传导机制,在股市动量传导至债市渠道上,央行超额存款准备金率发挥了中介作用,该作用在股市牛市期间显著,而在股市熊市期间不显著,在债市动量传导至股市渠道上,股市融资机制起到了中介作用。这些发现拓展了国内动量效应的研究,有助于投资者制定科学投资策略,为监管机构进一步推动金融市场化改革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