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收入份额

  • 详情 中国企业市场力量和劳动收入份额
    价格加成反映的企业市场力量,具有主导利润份额增加,挤出要素收入份额的独特机制,对劳动收入份额反映的初次分配相关研究有重要学术意义。本文对价格加成估计方法进行检验,发现了使用不同要素估计价格加成结果负相关的异常表现。通过将非中性技术进步引入模型,本文从理论上证明了忽略非中性技术进步会导致劳动对应价格加成被高估,材料对应价格加成被低估,导致对中国企业市场力量特征的误判。从实证上证明了具有非中性技术进步特征的中国企业价格加成均值为1.14-1.19,时间趋势上自2008年后保持了较慢的持续上升特征。本文进一步检验了中国企业市场力量会通过企业更多留存利润的方式对要素支出份额产生显著挤出效应,1%的价格加成上升会导致利润份额上升2.01%,资本收入份额、劳动收入份额和材料支出份额分别下降0.87%,0.67%,0.90%。本文认为必须在准确认识中国企业市场力量特征的前提下加强市场化建设,限制企业追求过高利润而牺牲劳动收入。
  • 详情 增值税留抵退税的就业创造效应
    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是当前经济环境下,政府为减轻企业资金压力、带动扩大有效投资、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而做出的重要举措,因而科学评估留抵退税政策的经济效应对进一步优化税收优惠政策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 2013—2021 年中国 A 股上市公司微观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法评估了 2018 年增值税留抵退税试点政策对企业就业吸纳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显著提高了企业的就业规模,该结论在进行动态效应分析、安慰剂检验、排除其他同时期政策影响以及替换模型设定形式四个维度的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留抵退税的就业创造效应主要通过缓解企业流动性约束实现。此外,异质性分析发现,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对融资约束高、劳动密集型、税收征管强度大的企业促进作用更显著。进一步分析表明,留抵退税政策的实施显著提高了企业的技术员工占比和员工工资水平,但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无显著影响。文章结论为政府部门通过留抵退税政策实现“稳增长、稳市场主体、保就业”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 详情 政府收支、内生增长与资本收入份额:理论与中国经验研究
    本文在三部门内生增长模型中分析政府基于间接税的生产性支出对要素收入 份额的影响,证明经济增长中均衡的政府财政收支有利于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水平,同时提 高了资本的产出弹性和收入份额。并利用 1993-2006 年中国省级地区的面板数据对影响资本 收入份额的决定因素进行检验,结果显示,地方政府财政收支对资本收入份额具有显著的直 接而持续的双重增强作用;而整体的产业结构变迁效应不具有显著的影响;证实政府收入的 资本依赖和扩张性支出的资本偏向有利于提高资本收入份额,而不利于劳动收入份额。
  • 详情 中国劳动收入份额的决定因素的实证研究:结构调整抑或财政效应?
    本文利用1993-2006年中国省级地区的面板数据对影响劳动收入份额的决定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政府财政收支对劳动收入份额具有显著的间接而持续的双重挤压作用;而整体的产业结构变迁效应不具有显著的作用。这证实包含政府部门的内生增长过程中劳动收入份额受到财政收入和支出行为的间接负面影响,财政收入的资本依赖和扩张性支出的资本偏向有利于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水平,扩张产出规模,同时提高了资本的产出效率和回报份额,间接地导致劳动收入份额呈下降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