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空机制

  • 详情 我国推出融资融券交易促进了标的股票的定价效率吗?
    基于双重差分(DID)模型,本文研究了我国融资融券试点对股票定价效率和收益率分 布的影响,发现其仅在少数指标上有一定积极作用,总体上效果仍然相当有限,为现有文献争 议和后续政策完善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具体来说,融资融券试点一年内:(1)对定价效率的 改善仍然较弱,标的股票价格负面信息含量和对市场向下波动的调整速度变化均不明显;(2) 能够显著减少股价暴跌概率,对抑制暴涨却几乎没有影响,最终只起到了“单向缓冲器”作用; (3)仅能显著降低含H 股、高市值、低换手率和低市盈率股票的偏度,对改善收益率的尖峰 现象则没有起到积极作用。结合市场实际运行情况,本文认为融资融券这一机制创新没有完全 发挥功能的主要原因在于诸多交易限制,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 详情 股指期货在CPPI保本策略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金融风险可分为非系统风险和系统风险,股票组合的非系统风险可以通过投资组合得到分散,而系统风险需要股指期货进行对冲,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使用股指期货对股票组合进行套期保值,但是对系统风险进行套期保值的同时也抹杀了获取收益的机会;另外一种方法是投资组合保险策略,将股票资产构造成类似于看涨期权的结构,即当股价下降时,可以将损失限定在某个水平上;而当股价上涨时,可能的盈利空间不受限制。由于股指期货的卖空机制、保证金交易、交易成本低、流动性好特性,把股指期货应用于投资组合保险策略能够有效提高保本效果。CPPI策略是投资组合保险策略中一类操作简单有效的方法,本文把沪深300股指期货应用于CPPI策略中。根据策略原理,使用MATLAB程序,得到了基于股指期货的CPPI策略比基于股票组合的CPPI策略能够有效规避系统风险、同时获还能获取更高的收益、大大降低交易成本。同时根据模拟,得到了多头市场、盘整市场、空头市场三种市场走势下所采取的最优的CPPI策略和最优的CPPI参数选择,并对未来市场策略进行模拟。
  • 详情 什么导致了中国权证价格的偏离:是投机还是市场机制?
    本文采用高频数据对中国权证价格偏离的要因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影响中国权证价格偏离的主要因素分别是:创设抵押保证金带来的交易成本、投资者异 质信念导致的投机行为、卖空机制的缺失以及权证处于深度价内或价外的状态。带来权 证价格系统性偏离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投资者的异质信念导致的投机行为所致, 而更主要的是我国权证天生的产品”缺陷”以及过于严格的创设制度所致。特别是对于认 沽权证来说,在样本期内其理论价值几乎为零,导致了抵押保证金带来的交易成本在其 价格偏离中占据了重要的比例。处于深度价内的认购权证以及处于深度价外的认沽权 证,其作为避险工具的作用几乎丧失,最终沦为投机的工具,导致了其价格的进一步偏 离。本文认为,导致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我国不合理的创设机制产生的权证产品“缺 陷”所致,而不能将责任一味地归结为投机行为。
  • 详情 卖空机制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基于全球市场的实证研究
    长期以来理论界和实务界对于在证券市场上是否应该允许卖空存在很大的争议,争议的焦点之一就在于卖空交易是否会加大市场的波动性,甚至引发市场危机。因此本文选取了世界上37个国家和地区的证券市场作为研究对象,站在整个市场层面探讨了卖空机制对股指收益率偏度、波动性和市场崩溃概率等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虽然放开卖空限制将导致股指收益率向负向偏离,但却不会加大市场的波动性,反而可以降低市场崩溃的概率。
  • 详情 推出卖空机制对证券市场波动率的影响
    一直以来,理论界和实务界对于证券市场上是否允许卖空存在很大争议,争议的焦点之一就在于引入卖空机制是否会加大市场的波动性甚至引发市场危机。本文运用非对称GARCH模型探讨了香港市场推出卖空机制前后市场波动率的变动情况,发现推出卖空机制不仅不会加大证券市场的波动,反而使权证券市场的波动率有所降低。
  • 详情 卖空交易机制、波动性和流动性
    本文利用我国香港股票市场上的数据来实证研究卖空交易机制与市场波动性、流动性间的内在联系,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整个股票市场而言,卖空机制推出后,市场波动性加大、流动性先减弱后增强,但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证实市场波动性的增加和流动性的增强并非是由卖空交易引发的。卖空机制对整个市场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最终的影响方向(加剧市场波动或平抑市场波动)还要取决于市场中卖空交易者的类型、操作策略及交易信息的公开程度。
  • 详情 转债之谜
    2003年,转债成了我国证券市场的一个热点,发行量和成交量均达到历史最高值。本文分析了这种火爆现象背后的两个“明显”的困惑,一个是2003年发行的某些转债为什么会长时间出现大幅度折价现象,另一个是为什么我国的转债其所含的期权价值如此之低。对于这两个现象,本文认为在我国市场是“不应该”出现的。最后文中也提出了一些可能的解释,一是可能源于我国证券市场缺少卖空机制,二是由于我国证券市场上的金融机构缺乏创新能力。
  • 详情 买断式回购的统一理论
    买断式回购是一种新型的交易和思维方式。不论其标的资产为何,买断式回购可以被理解为基于该标的资产的衍生合约。识别出买断式回购的支付结构就能够应用无套利法则为其定价。我们的分析表明确定买断式回购的约定价格是典型的衍生品定价问题。我们给出了无套利的约定价格必须满足的条件,并模拟了约定价格随保证金率和标的资产波动率的依赖关系;同时,本文的分析框架为考察买断式回购的相关问题提供了一个自然的参照系。利用 本文的框架,我们讨论了买断式回购卖空机制的效果以及履约保证金数额确定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