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空限制

  • 详情 中国A股市场不确定性溢价与融资融券的不对称性
    本文基于Jurado et al.(2015)提出的大数据分析方法,提出了基于中国整体经济和金融市场不确定性的个股不确定性的度量方法,并检验了在存在卖空限制的中国A股市场中的不确定性的定价,着重研究了融资融券的不对称性对个股不确定性定价的影响。股票特质性波动率刻画了股票收益率中不能被市场风险因子解释的波动,通常被用于度量不确定性,本文提出其中与宏观金融不确定性的相关部分才会在市场中被定价。本文提出利用股票收益率与宏观金融不确定性指数的绝对相关系数来刻画在市场中被定价的个股不确定性,并发现不确定性越高的股票预期收益越低,即不确定性溢价在A股为负,这与Miller(1977)的理论相一致,即在存在卖空限制的市场上,不确定性越大的股票其价值被高估程度越大,因此预期收益率越低。本文进一步发现融资融券限制放开之后,不确定性的负溢价略有降低,市场的定价效率有所改善但并不明显,反映了市场中存在的卖空限制和隐性卖空成本较高,及其对市场定价效率的负面影响。因此,在中国A股市场合理地放开融资融券限制,特别是有效降低融券成本、引入长期投资者提供优质券源,能够降低融资融券的不对称性,改善市场的定价效率,从而更好地发挥金融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
  • 详情 融资融券不对称对股票价格发现效率的影响
    证券市场中普遍存在交易机制不对称现象。本文研究融资融券不对称交易制度对股票价格发现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市场定价偏差程度取决于多空力量不对称程度和投资者信念分歧程度,并且在低估和高估时呈现不同的模式。当市场均衡价格处于高估时,融券卖空限制对价格发现效率的负面效果则会随着多空力量不对称程度和投资者信念分歧程度的增大而增大。当市场均衡价格处于低估时,融券卖空限制反而使得股价更快向其内在价值靠近,因而提升价格发现效率。随后,本文通过我国A股交易数据进一步验证了理论模型得出的结论。对于监管层来说,发展和完善融资融券交易机制的首要任务便是使融券卖空发挥其逆向调节市场的基本功能。
  • 详情 (博士生论坛征文)投资者异质、卖空限制与市场均衡
    根据投资策略的不同,市场上投资者可以分为基本面投资者与技术投资者。根据投资策略异质的特色,且在卖空限制的影响下,均衡价格可分为三个层次,并且可推导得到在没有新信息的影响下,价格最终会趋向于基本面投资者的估值,而技术投资者将离开市场。本文还探讨了新信息对均衡价格的影响。通过有内幕交易与无内幕交易的比较发现,在无内幕交易下基本面投资者具有策略优势;而在内幕交易下技术投资者具有策略优势,而且内幕交易金额越大,优势越明显,而被内幕交易吞没的价值也就越大。因此,监管当局不应放大力气去教育投资者理性,而应加大对内幕交易的监管。若内幕交易金额得到控制,投资者便会自然趋向理性而关注资产的基本面价值。
  • 详情 异质信念与资产定价关系的理论和实证研究
    本文通过建立市场中存在过度自信非理性投资者的两类代表投资者的三期资产定价模 型,研究投资者内生的后验异质信念与资产定价的关系。本文的研究发现,投资者的异质信 念平均来说与资产价格的高估程度正相关,但就信号的具体实现值来看,异质信念的增大也 可能与资产价格被低估的程度正相关。本文讨论了各种均衡状态下,信号的具体实现值对投 资者异质信念与资产定价关系的影响。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为模型结论提供了很好 的支持。
  • 详情 “特异性波动率之谜”在我国股市存在吗——基于异质信念及卖空限制的解释
    本文基于中国股票市场的数据,通过 Fama-French 三因素模型估计股票的特异性波 动率,并采用 GARCH、EGARCH、ARIMA 等模型估计特异性波动率的预期值,利用 Fama-MacBeth两步回归法和投资组合分析法对我国股票市场特异性波动率与横截面收益率 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探讨“特异性波动率之谜”是否存在。我们发现,在我国股票特异性 波动率与横截面收益率也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进一步的研究表明,这种现象的产生主要 是因为我国市场上存在着严格的卖空限制,在卖空限制和投资者异质性的共同作用下,资产 价格会被高估从而降低未来的收益率,造成了我国市场上的特异性波动率之谜。
  • 详情 “特异性波动率之谜”在我国股市存在吗
    本文基于中国股票市场的数据,通过Fama-French三因素模型估计股票的特异性波动率,并采用GARCH、EGARCH、ARIMA等模型估计特异性波动率的预期值,利用Fama-MacBeth两步回归法和投资组合分析法对我国股票市场特异性波动率与横截面收益率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探讨“特异性波动率之谜”是否存在。我们发现,在我国股票特异性波动率与横截面收益率也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但在控制了表征异质信念的换手率后,这种负相关关系消失了。进一步的研究表明,这种现象的产生主要是因为我国市场上存在着严格的卖空限制,在卖空限制和投资者异质性的共同作用下,资产价格会被高估从而降低未来的收益率,造成了我国市场上的特异性波动率之谜。
  • 详情 中国权证:衍生工具还是普通证券?
    中国权证市场已经成为世界上交易活跃、成交量最大的权证市场之一。但学术界对我国权证的定价及其属性缺少系统性分析。本文实证研究中国权证的价格和收益行为,旨在以标准的期权理论为基础分析我国权证定价的规律性以及探究其属性。鉴于我国股票市场禁止卖空,传统期权定价理论赖以生存的证券组合复制仅在一定程度上适用于认购权证定价,但对认沽权证定价无能为力。这就决定了我国权证尤其认沽权证在理论上无法定价的现状。本文通过分析沪深交易所上市交易的所有权证的收益、波动性和定价误差,论证了认购认沽权证具有部分普通股票的性质,例如他们都与股票指数有联动关系,并伴随着低杠杆比率,但是,认沽权证的表现更像是普通股票而非期权类衍生工具。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我国投资者和衍生产品市场监管者都有借鉴作用。
  • 详情 基于指令驱动市场下的价格形成机制模型
    本文针对中国证券市场的现实特点,尤其是比较严格的卖空限制,将信息结构和看法差异两个摩擦因素作为市场价格变动的解释因素,试图探讨两者在价格形成中的作用,本模型是对Handa,Schwarta and Tiwari模型的改进,HST模型对信息的处理比较简单,只考虑了信息存在的情况,且信息只能持续一个时期,我们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了扩展。不仅信息的存在与否进是不确定的,同时信息也能在多个时期存在,分析均衡买卖价差的性质和信息存在有关的因素之间的关系。
  • 详情 基于异质信念和卖空限制的分割资本市场股价研究
    本文假定分割市场中投资者信息处理能力存在差异,推导了具有异质信念的两阶段定价模型,证明了异质信念和卖空限制是导致 H 股价格低于 A 股价格的原因之一,通过 A 股和 H 股市场交易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了该模型的合理性和有用性,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中国分割资本市场股价的异象,有助于认识中国新兴资本市场的微观结构和市场特征。
  • 详情 卖空机制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基于全球市场的实证研究
    长期以来理论界和实务界对于在证券市场上是否应该允许卖空存在很大的争议,争议的焦点之一就在于卖空交易是否会加大市场的波动性,甚至引发市场危机。因此本文选取了世界上37个国家和地区的证券市场作为研究对象,站在整个市场层面探讨了卖空机制对股指收益率偏度、波动性和市场崩溃概率等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虽然放开卖空限制将导致股指收益率向负向偏离,但却不会加大市场的波动性,反而可以降低市场崩溃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