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增长

  • 详情 银行数字化转型对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的影响研究
    本文从数字化战略、数字化组织、数字化产品、数字化服务、数字化技术和数字化人才等六个一级指标和二十六个二级指标构建了银行数字化转型指标体系,进一步基于2010-2022年中国上市企业与其贷款银行的配对样本,考察银行数字化转型对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的影响。结论如下:银行数字化转型有助于改善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银行数字化转型主要是通过银行数字化战略、数字化组织和数字化技术对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产生影响。机制分析表明,银行数字化转型通过 “融资期限结构调整”机制和 “融资约束缓解”机制改善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异质性分析表明,对于高分析师关注、高研报关注,高企业数字化转型程度和低信息披露的企业,银行数字化转型能够更好地改善其投融资期限错配。银行数字化转型通过改善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进而提升了其盈利能力和可持续增长能力,同时缓解了企业的财务风险,但对企业经营风险的缓解作用不显著。银行金融科技对投资显。研究为银行数字化转型赋能实体经济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为政策制定者、银行和企业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 详情 三大需求对我国GDP增长的贡献率问题简析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我外向型的经济结构带来重大挑战。在此背景下,如何正确看待内外需关系的变化,制订相应的经济政策,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是摆在我们目前的重大课题。本文将从三大需求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和拉动作用的角度对此进行简要分析。
  • 详情 地方保护、市场分割与上市企业可持续增长
    地方保护主义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近年来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之一,不过迄今的研究大多是从宏观的角度进行分析与验证,微观的视角相对较少。本文从企业可持续增长的视角出发,首次分析地方保护主义在其中的作用。我们的研究发现:在地方保护越严重的地区,企业预期的可持续增长率越低,实际增长率越容易低于预期增长率,实际增长率的可持续性也越差。综合结果表明,地方保护主义有碍企业的可持续增长。
  • 详情 从上市公司绩效看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
    本文对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及其与企业微观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理论 和实证性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首先,我国近年来的经济增长数据基本可靠,Rawski (2001)等人对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质疑大部分都是站不住脚的;第二,我国宏观和微观经济之间并不存在本质性的背离,所谓“悖论”之说缘于错误地将经济规模指标与盈利指标相比较,错误地将净资产收益率等盈利指标等同于企业经营绩效,无视资本成本的变化。研究表明,我国经济增长的基本特征是: 规模快速增长、企业益利水平下降、企业绩效(资本盈利和资本成本之差)提高。我国企业在盈利能力下降的情况下还能维持持续的增长,主要是得益于资本成本的下降。最后,中国经济的增长能否继续如现状持续下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本成本能否继续下降。在未来,从长计议我国应该培育与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模式相符合的企业和政府行为的激励机制,而在新的激励机制未到位的转轨期间,需要通过证券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和发展、积极引进外资等方式继续开拓廉价的资本的来源,使企业的低盈利的扩张能够维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