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储备

  • 详情 从多本位的视角研究货币汇率指数的属性
    当本币国际化进程加快,对其汇率指数的编制需求上升。JP摩根在 2007 年就用双边贸易权重编制了人民币指数, 本研究用派氏链式指数法编制人民币汇 率指数,它考虑到了多边市场的竞争因素。编制货币汇率指数的目的之一是让投 资者有效地和无扭曲的掌握该货币汇率的走势。本研究试图用没有“国家符号” 的黄金、石油和特别提款权三种本位测试了上述两种人民币指数、美元宽指数、 欧元指数和亚洲货币单位。检验发现尽管中国与美国、欧元区、日本等有相当大 贸易和投资往来,但在上述指数中的影响是不同的。在欧元指数和亚洲货币单位 中看不到人民币的影响。唯有在美元宽指数中能看到大中华货币(人民币、新台 币和港币)较大影响。货币指数中体现了其域际属性。就如英镑与欧元指数,加 拿大元、墨西哥比索与美元宽指数,韩元与人民币指数等。地理位置影响还是根 深蒂固的。
  • 详情 国际货币体系演变与美元国际储备稳定性研究——兼论规避“特里芬”难题的条件
    美国推行超常规赤字财政政策和宽松货币政策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世界各 国尤其是持有大量美元债权的国家对美元国际储备资产安全性极其关注, 探索国际储备货币 稳定性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文着重研究国际货币体系演变和美元国际储备资 产稳定性,并探讨规避“特里芬”难题的条件。理论研究表明,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当美 国经济增长率与美国黄金储备占 GDP之比增长率之和大于或者等于美元收益率时, 美元国际 储备具有内在稳定性, “特里芬”难题可以规避;相反的,当美国经济增长率与美国黄金储 备占 GDP 之比增长率之和小于美元收益率时,美元国际储备不具有稳定性, “特里芬”难题 必然激化。在现代国际货币体系下,当实际经济增长率大于或者等于通货膨胀率与美元收益 率之和时, 美元国际储备与实际 GDP之比的动态路径将收敛, 美元国际储备具有内在稳定性; 相反的,当实际经济增长率小于通货膨胀率与美元收益率之和时,美元国际储备稳定性将难 以保证。实证研究表明,美国黄金储备增长率一直低于美元收益率,同时,世界黄金储备增 长率尽管高于同期的美国黄金储备增长率,但仍然一直低于美元收益率水平,表明以美元主 导的布雷顿森林体系难以逃脱崩溃的厄运。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后,美国实际经济增长率 都小于通货膨胀率与美元收益率之和, 表明在现代国际货币体系下美元国际储备稳定性偏离 可持续水平。未来美国婴儿潮引发的“银发海啸”及医疗保险、医疗救助将促使财政债务压 力更大,美元收益率由于国债规模膨胀而持续上升,如果没有出现新的技术革命,那么未来 美国实际经济增长率小于通货膨胀率与美元收益率之和的趋势将难以改变, 美元主导现代国 际货币体系的稳定性难以维持。
  • 详情 国际储备货币竞争:基于货币职能分类的市场数据分析
    发达的金融市场是支撑储备货币地位的必要条件。本文以货币职能分 类为视角,分析与比较国际储备货币竞争之后的金融市场数据。凭借金融市场规 模、信用质量和流动性等方面的优势,美元在国际储备体系中的领先地位依然明 显。欧元的诞生促进了欧元区金融市场的发展,但其市场广度和深度仍落后于美 元市场,而欧元区金融市场的进一步整合会增强欧元作为储备货币的吸引力。
  • 详情 国际储备货币竞争:基于货币职能分类的市场数据分析
    发达的金融市场是支撑储备货币地位的必要条件。本文以货币职能分类为视角,分析与比较在国际储备货币竞争之后的金融市场数据。凭借金融市场规模、信用质量和流动性等方面的优势,美元在国际储备体系中的领先地位依然明显。欧元的诞生促进了欧元区金融市场的发展,但其市场广度和深度仍落后于美元市场,而欧元区金融市场的进一步整合会增强欧元作为储备货币的吸引力。
  • 详情 中国国际储备需求的理论与实证分析
    国际储备、国际收支和宏观经济平衡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所以一国必须根据经济发展需要保持适度规模的国际储备。一国国际储备规模合理与否,应当以最优储备存量和调节速度的平衡运用为标志。从长期看,中国的国际储备需求主要由国民收入、进口倾向、债务风险和国际收支波动程度等因素决定。从短期动态变化方面看,除了受上述长期因素影响外,中国的国际储备需求还受到货币政策的影响。
  • 详情 中印外汇储备比较分析
    随着印度经济改革和经济快速增长,印度外汇储备规模在不断增大,目前已居世界第6位。由于中印两国具有很多相似之处,通过比较分析两国外汇储备,可以揭示发展中国家外汇储备积累和管理方面的异同,为我国外汇储备管理提供参考。本文结合数据对两国国际储备规模与结构、外汇储备来源、外汇储备使用、外汇储备与名义汇率进行比较分析,发现除了外汇储备增长趋势相近外,其它方面均存在着明显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