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

  • 详情 男儿当自强 ——中美贸易摩擦与企业创新研究
    以往针对中美贸易摩擦只能进行宏观层面或行业层面的分析,或是只能在微观层 面上进行有限分析,根本原因在于数据限制,而本文通过将海关数据库与上市公司数据库进 行匹配,对超过 300 万条海量数据进行分析,首次直接检验了对美出口对上市公司创新的影 响。结果表明,对美国出口极大地促进了我国企业的创新,且当中美两国处于贸易摩擦时, 受打击的企业通过增强自主创新予以应对,并且该促进效应在未来三年内持续存在。另外, 本文不仅限于对中美两国间贸易的研究,而是纳入到整个国际贸易格局中进行比较,并首次 发现不同国别和地区对我国企业创新的影响是不同的。文中运用 PSM、动态 DID 模型、 Heckman 两阶段检验等多种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结论保持不变。本文的研究结论印证了 一个事实,二十多年来我国对美出口贸易迅猛增长的背后是企业在困境中坚持不懈、追求创 新的结果,中国企业的韧劲和自强不息的精神由此展现。本研究将为我国未来的贸易政策制 定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持。
  • 详情 人民币国际化的挑战: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
    近年来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可能性。在这种环境下,中国政府领导人在2006年全国“两会”期间,明确提出上海要实现“四个率先”,大力推进“四个中心”的建设。 四个中心是指:“国际经济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国际航运中心”。本文认为,建设这“四个中心”不仅是经济地位的需要,也是人民币结算和开展人民币离岸贸易的好机会。而实现人民币结算的结果在于人民币是否成为世界货币,即人民币的国际化问题。 货币的出现最初是作为交易的媒介。尽管货币的概念和意义发生的不同的改变,货币是交易的媒介这个作用一直贯彻到现在。也就是说,没有贸易就没有货币,货币本身没有价值。相反的,有贸易却未必有货币。从这个理念看,货币本身是为经济服务的,是经济的规模和性质决定了货币的出现和使用。因此对待人民币国际化这个问题,我们不应当仅仅关注围绕货币的金融等问题,更要分析中国经济增长的不足。总结中国的经济增长的不足以及相关解决方法,对人民币国际化的谨慎推进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 详情 对江苏省企业人民币计价出口决定要因的实证研究
       计价货币(Invoice Currency)是国际货币(International Currency)在私人部门作为价值基础的重要职能,其在国际贸易中的结算比率也是判断某种货币国际化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根据既有的计价货币选择理论,在对96家江苏省出口企业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通过构建Probit个体二分变量计量模型,在价格政策制定这一微观层面上对企业以人民币计价出口的决定要因进行了详细的实证研究。实证分析表明:企业类型为跨国公司关联企业或出口加工型企业、企业出口产品为半成品的,与企业以人民币计价出口呈显著或较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企业出口地为美国或欧元区国家以及其他发达国家的,则与之呈较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这一结果表明:从促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角度来看,有必要进一步开放人民币的资本项目的管制,方便跨国公司一类企业进行一定的人民币理财活动,促使其使用人民币计价结算。此外,在货币之间的国际化及国际货币化是否存在有排他性竞争关系明确之前,有必要对其他国家货币的国际化或国际货币化保持警惕。 Invoice Currency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functions of international currency as a value basis in the private sector。The ratio of one currency as a settlement currency in international trade is also an important index of its degree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According to the existing theories of the invoicing currency choice,and on the basis of a questionnaire survey of 96 export enterprises in Jiangsu Province, this paper builds a bivariate probit model with sample selec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ice policy making, this article carries out a detailed empirical study on the determinants of the enterprises in RMB-denominated export. The empirical analysis shows that some enterprises have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RMB-denominated export while others have negative correlation. The formers are enterprises with types of multinational affiliates or export processing enterprises, and with exporting products of the semi-finished products; while the latters are enterprises exporting to the United States, the euro-zone countries or other developed countries. This result suggests that when considering promoting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he RMB, the capital control in China should be further released. Therefore, if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 could carry out RMB financing, they would promote the use of RMB in trade invoicing and as a settlement currency. In addition, it's not clear whether an exclusive competition exists between the currencies that are in their paths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becoming an international currencies. So, it's necessary to remain vigilant on other countries' currency internationalization or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he currency.
  • 详情 外汇储备币种结构的多因素分析
    自 2008年美国次债危机爆发以来,美联储频繁采用宽松的货币政策来刺激本国 的经济复苏。伴随着美元的不断贬值,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美元储备资产持有国,中国深受其 害。在当前国际货币体系深度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有效地管理外汇储备,不仅是当前中国 面临的现实问题,也对中国参与国际经济事务具有深远的影响。本文试图在当今美元地位逐 渐下滑、新兴市场国家兴起的背景下,全面系统地分析我国外汇储备的最优币种结构。本文 采用风险-收益模型对外汇储备管理的四个关键因素(国际贸易、参照货币、风险承担能力、 国际货币体系格局)分别进行实证研究,模拟出在不同情境下的中国最优储备币种结构,得 出富有价值的研究结论,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 详情 开放经济中的最优通货膨胀(第二版)(博士生论坛征文)
    世界各国政府积极推行通货膨胀目标政策,导致了今天的资产泡沫,价格的发散以及全球性通胀,而利率的长期偏离又可能再一次将世界经济拖入泥潭。本文建立了具有工资和价格粘性的新凯恩斯小型开放经济模型,分析了Ramsey均衡下的最优通货膨胀以及与之对应的最优利率。分析表明:开放经济中最优的通货膨胀率为负的零边界,与之对应的最优名义利率为通胀与资本的实际回报比例之和,通胀和利率成配对最优关系,即通胀政策要求与之匹配的利率政策;同时,在开放经济中,Ramsey均衡的通胀和利率政策对本国的一价定律缺口及本国的贸易条件具有改善趋势,这并不意味着,紧缩型的最优通胀和大于零的最优实际利率会引致开放经济中本国处于不利的外部均衡位置,而是具有更多的贸易条件优势,更重要的是在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机制下,Ramsey均衡的通胀和利率政策将会使本国汇率具有贬值趋势,能够确保本国在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市场中具有稳定的优势。
  • 详情 新国际分工条件下利益集团对传统产业的保护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本文针对近年来国际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的趋势,对贸易保护的内生决定与 利益集团的作用进行了政治经济学角度的分析。发达国家对传统产业进行贸易保护的现象背 后是更深层次的利益集团的博弈。对于国际重新分工的格局,发达国家似乎并没有做好充分 的准备,其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速度明显滞后。我们应该在发挥我国现阶段比较优势的同时, 努力克服过度依赖外需的潜在系统性风险,有效缓和来自西方利益集团的压力,从而实现通 过拉动内需来提升就业水平和促进经济均衡发展的目标。
  • 详情 豪斯克—麦奇不对称效应与经常账户失衡的结构性成因
    美国经常账户的失衡不仅影响其本国经济,还严重地影响着全球经济。本文在全面分析美国经常账户组成结构的基础上,研究了“豪斯克-麦奇不对称效应”及其造成经常账户失衡的原因,具体包括移民效应、供给效应、生产在全球的重新配置以及国际贸易的组成。由此我们得出结论:美国经常账户失衡的原因是结构性的,所以扭转失衡的方法也必然应当是结构性的。在当前纷繁复杂的国际环境下,我们应努力捍卫我国的经济利益,并最终根据我国所处的特定历史阶段和具体国情条件,积极稳妥地推进我国金融体系以及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
  • 详情 计价货币选择理论:文献综述
    本文从传统的计价货币选择理论入手,对有关国际贸易计价货币选择的文献进行了综述。研究发现,货币的交易成本、产品的需求弹性、预期利润、讨价还价能力和市场占有率是国际贸易中企业计价货币选择的微观影响因素;而通货膨胀高低、货币供给波动大小和汇率波动程度是宏观影响因素。在微观企业计价货币选择的决策中融入宏观经济变量的动态一般均衡模型研究,以及微观企业时间序列数据的挖掘是未来计价货币选择理论的研究方向。
  • 详情 人民币升值的宏观经济影响——特定经济结构下的理论与实证分析
    针对我国汇率和利率制度的特殊安排,本文首先建立一般均衡理论模型以体现 我国特定的经济结构。我们证明,在外生变量的约束下,我国存在一个产出、价格、货币供给、 出口和进口相互作用的一般均衡系统。然后本文以理论模型作为指导,建立结构向量自回归 (SVAR)模型以估计系统的动态调节特征。最后通过脉冲响应分析,我们分析了人民币升值对 宏观经济的动态影响。结论是:升值对国际贸易的作用过程呈现“J 曲线”效应;升值减少了内生 货币发行并确有助于抑制价格水平;升值在短期内降低了总产出,但长期内则稍有助于产出增 长;升值的影响具有长期性和持久性。本文还阐述了升值动态作用的经济学机理,并据此提出 了政策建议。
  • 详情 基于KSS模型的中国实际有效汇率波动研究
    汇率制度的改革一直是发展中国家与国际接轨的核心业务。中国现行汇率制度的最大特点是由多种货币构成的,因此从理论上讲,人民币有效汇率更能真实反映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的总体竞争力和实际购买力的综合状况。本文介绍了基于ESTAR结构的KSS非线性单位根检验分析法,并连同ADF和PP检验一起对我国实际有效汇率进行了实证,KSS检验结果表明,非线性过程更为有效的体现了实际有效汇率的波动过程,我国实际有效汇率符合购买力平价理论。这说明现有的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正逐步达到市场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