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中心

  • 详情 人民币国际化的挑战: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
    近年来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可能性。在这种环境下,中国政府领导人在2006年全国“两会”期间,明确提出上海要实现“四个率先”,大力推进“四个中心”的建设。 四个中心是指:“国际经济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国际航运中心”。本文认为,建设这“四个中心”不仅是经济地位的需要,也是人民币结算和开展人民币离岸贸易的好机会。而实现人民币结算的结果在于人民币是否成为世界货币,即人民币的国际化问题。 货币的出现最初是作为交易的媒介。尽管货币的概念和意义发生的不同的改变,货币是交易的媒介这个作用一直贯彻到现在。也就是说,没有贸易就没有货币,货币本身没有价值。相反的,有贸易却未必有货币。从这个理念看,货币本身是为经济服务的,是经济的规模和性质决定了货币的出现和使用。因此对待人民币国际化这个问题,我们不应当仅仅关注围绕货币的金融等问题,更要分析中国经济增长的不足。总结中国的经济增长的不足以及相关解决方法,对人民币国际化的谨慎推进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 详情 金融立市是首都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
    北京成为国都已有800多年历史,却一直没有过“立市”之说。我们研究发现,“立市”可以帮助城市充分整合、挖掘并利用一个城市独有的资源,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乃至带动更大区域经济的发展,国内外很多城市的大发展都得益于此。 从20世纪开始,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化和世界市场的形成,国际贸易与投资渗透到世界许多地方,由此对跨国间金融服务需求日益迫切且不断增多,这些国际间的金融活动在世界一些主要地区相对集中,导致了一批国际金融中心的出现,到20世纪80年代,多元化、多层次的格局开始形成。目前,世界上的国际金融中心一般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全球性的国际金融中心,如伦敦、纽约、东京等;二是地区性的国际金融中心,如香港、新加坡、巴拿马等。 考察许多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历程,我们发现其中大部分都受益于城市能够基于当时的基础条件,及时提出促进其快速发展的目标和战略定位。 北京如何提升城市竞争力?总结国内外的城市发展之道,该报告课题组认为,基于北京现有的科技、教育优势,北京应明确提出“金融立市”的战略指导思想。因为,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未来20年中国城市化进程将对全球发展产生深刻影响。新经济时代,资本成为生产要素中流动性最大的要素,世界许多重要的国际城市中形成了全球金融、资本的集中地。 在这种新的形势下,如果不尽快树立“金融立市”的战略指导思想,就会使首都经济缺乏现代金融的支持,减缓经济的加速增长,也会影响北京在全国率先实现现代化的实现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