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衡实际汇率

  • 详情 相对生产率与均衡实际汇率模型—BSH模型对Elbadawi(1994)的扩展
    本文重新考察了Elbadawi(1994)模型中吸收率的决定因素,认为Elbadawi(1994)模型只是从需求角度对吸收率的决定因素进行了论证。因此,本文从供给角度运用Balassa-Samulson模型对Elbadawi(1994)模型作了改进,引入了生产率因素,解决了吸收率的内生决定机制。在此基础上,根据均衡分析的思路,本文得出了均衡吸收率的决定因素,从而证明了相对生产率与Elbadawi(1994)的相容性,为均衡汇率的测算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本文基于BEER通过1980-2007年的季度数据对人民币均衡实际汇率进行了测算,证实了扩展的Elbadawi(1994)相对于其它模型的优越性。
  • 详情 弹性汇率制度下资本控制的经济效应
    本文拓展了Michael Frenkel和Christiane Nickel(2001)等人的研究,主要利用修正的Dornbusch“超调”模型,研究了一个具有不同微观结构的外汇市场在不同的资本控制及其不同的控制程度下系统的稳定性特性以及资本控制对主要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个投资者和投机者同时存在的外汇市场上,不同的资本控制以及不同的资本控制程度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仅仅在于系统是鞍点稳定还是全局稳定;同时,资本控制可以增加产出,提高均衡价格、均衡汇率和均衡实际汇率,也可以使它们下降,这取决于国内外多个经济变量、一些反映国内经济状况的参数以及资本控制、外汇市场风险贴水和外汇风险贴水的资本控制弹性之间的关系。
  • 详情 西方均衡汇率理论述评
    均衡汇率理论的核心是分析基本经济因素变化对均衡汇率的影响,并利用它们之间存在着的系统联系来估计均衡汇率。由于研究的角度和方法不同,出现了不同类型的均衡汇率理论。综合来看,目前研究比较系统且取得一定成果的均衡汇率理论,大体可以分为四类:基本要素均衡汇率理论、行为均衡汇率理论、自然均衡汇率理论和均衡实际汇率理论。它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来研究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的均衡汇率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