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收入差距

  • 详情 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国东部地区居民消费影响研究
    消费、投资和出口被称为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是推动GDP增长的三个主要因素。 在后疫情时代背景下经济全球化面临逆流,投资的边际效益递减,再加上疫情对我国进出口 贸易的冲击,消费的重要性更加突显。金融市场发展对居民消费有着重要影响。我国政府早 在2013年就提出了发展普惠金融的目标,随着普惠金融的推广和数字金融的发展,两者之间 产生了紧密的关联。数字普惠金融凭借数字化、广覆盖、低成本的优势给居民带来安全便捷 的金融服务,降低风险感知,提升收入感知,从而影响消费。因此,在新的发展格局下,研 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具有现实意义。 已有研究表明数字金融普惠指数的空间分布呈现地理和收入聚集性,且不同区域的居民 消费水平也存在较大差异,而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金融发展水平迅速,居民收入水 平相对处于高位,居民消费需求前卫,层次更加多元化,因此,将我国东部地区作为研究重 点,探讨消费理论可以综合考虑更广泛的消费需求和层次,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当前经济新 环境下居民的消费行为和理论。 通过固定效应回归我们发现,总体上来看数字普惠金融具有增加中国东部地区居民消费 的正向效益,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有助于促进东部地区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通过机制分析, 我们发现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提升社会保障水平、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中间机制提升居民消费 需求。从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差异的影响来看,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居民消费 水平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其对城镇居民消费的促进作用明显大于农村居民。
  • 详情 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收窄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吗?——基于地区城乡收入结构的视角
    本文实证研究了数字普惠金融的实施对中国东、中及西部地区城乡居民收入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首先有利于收窄城乡之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且具有地区间的非均衡效应;其次有利于收窄城乡之间的工资性收入差距、财产性收入差距和转移性收入差距,但对于城乡经营净收入差距的影响甚微;再次通过收窄城乡之间的工资性收入差距、财产性收入差距和转移性收入差距,使得城乡总收入差距减少,且工资性收入差距的中介作用力最大。文章最后以收窄我国各地区内城乡收入结构各分项的差距为目标,对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 详情 数字普惠金融是否缩小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基于中国省际数据的面板门槛分析
    本文选用 2011-2018 年省级面板数据作为研究样本, 构建线性面板模型及面板门槛模型, 验证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及其门槛效应, 并进一步进行中介效应检验。 研究结果显示, 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能有效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且具有门槛效应, 在经济发展初期, 这一收敛作用效果更为明显。 中介效应分析推断出数字普惠金融能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并且促进经济发展, 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却能小幅度地扩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但总体来说, 仍以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收敛作用为主导效应。
  • 详情 数字普惠金融是否缩小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基于中国省际数据的面板门槛分析
    本文选用 2011-2018 年省级面板数据作为研究样本,构建线性面板模型及面板门槛模型,验证数字 普惠金融的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及其门槛效应,并进一步进行中介效应检验。研究结果显示,数字 普惠金融的发展能有效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且具有门槛效应,在经济发展初期,这一收敛作用效果更 为明显。中介效应分析推断出数字普惠金融能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并且促进经济发展,而经济发展水平 的提升却能小幅度地扩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但总体来说,仍以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收敛 作用为主导效应。
  • 详情 河南省农村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河南数据的计量经济分析(1978—2010)
    基于河南省1978—2010 年的统计数据,对河南农村金融发展水平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从长期看,河南省的整体金融发展水平和农村金融发展水平的变动是城乡收入差距变化的原因;从短期看,河南省金融发展规模、金融发展效率和农村金融机构信贷比率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为此,应通过降低金融服务门槛,发展小额信贷,促进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的竞争互补,以及防止农村金融资源的进一步流失等措施,引导金融业均衡发展,发挥其在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中的作用。
  • 详情 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与居民收入分配关系的经验分析
    本文研究了中国资本市场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文章首先简要回顾了相关研究,提出了资本市场可能影响收入分配的渠道,利用相关分析和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实证分析了我国资本市场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本文的结论是:我国资本市场对收入分配有影响,特别是信贷市场和债券市场的发展对于收入差距的缩小有积极作用,不过总体上资本市场对于我国收入差距的缩小的作用还很小。资本市场指标和收入分配指标间有微弱的倒U关系。文章认为造成此种情况的原因是,我国尚属于低收入国家之列,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不高,又处于转轨阶段,资本市场的发展在相关制度安排上出现了一些先天性的体制缺陷,发展尚不规范,特别是面向中小企业和农村的资本市场发展很薄弱,资本市场的信贷配给还较严重,等。文章提出,良好的资本市场,不仅可以促进经济增长,而且可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实现增长与公平的双赢。在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和谐金融,实现资本市场和谐发展,就必须加快中国的金融体制改革,构筑和谐金融生态,加快金融创新,加快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和面向中小企业、面向农村的资本市场的发展,创造条件实现资本市场的广化效应, 这样才能实现惠及穷人和公平的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