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干预

  • 详情 外汇市场干预、汇率变动与股票价格波动——基于时变视角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
    随着金融自由化和全球一体化的加深,资本市场与外汇市场的关系愈加紧密。本文首次从投资者异质性和外汇干预的角度建立理论模型探讨汇率与股价之间的动态关系,模型结果显示汇率与股价之间的关系具有是时变性,且投资者异质性是导致时变性的重要因素。在理论模型的基础上,通过采用SV-TVP-SVAR模型,利用2005年汇改后的数据实证研究了人民币汇率与我国股价之间的时变动态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汇率与股价之间的关系呈现出显著地时变性;汇率变动与股价波动之间不一定存在汇率升值——股价上涨的同期关系,但对于我国而言,2009年之前存在人民币升值——股价上涨的联动效应,但2009年之后却出现人民币升值——股价下跌的联动效应。
  • 详情 日本“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中的操作方式及与美联储“量化宽松”的对比
    日本在2001年3月引入了“量化宽松”政策,为了达到政策目标,日本银行采取了很多具体的操作方法。本文通过细致分析日本银行所使用的具体操作方式,发现日本银行不仅对国债和抵押资产证券进行操作,而且将买入汇票和外汇干预都作为政策实施的重要手段。然后,通过将日本银行的操作与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中所使用的方法进行了对比,本文发现,虽然在操作中介目标、操作方法等方面存在差异,但两个央行都将流动性以准备金的方式留在银行体系内,没有明显增加流通中的现金,致使货币创造能力下降。最后从两国金融体系、贸易部门重要性和货币的国际地位等角度分析了两国操作方式差异的原因。
  • 详情 外汇市场压力、外汇市场干预与冲销——中国外汇市场干预有效性的实证研究
    1994年人民币实行单一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人民币经历了四次升值或贬值阶段。货币当局为了避免人民币汇率的大幅波动对出口以及国内经济的冲击,在外汇市场上进行了积极的干预,同时为了防止由于外汇干预导致国内货币市场的影响,对外汇干预进行了冲销。本文首先利用事前和事后外汇市场压力指数来构建外汇市场干预有效性指数模型,然后利用LS、E-G协整、ECM和State-Space模型估计模型中的结构参数,测算出外汇市场干预的有效性指数。我们通过研究发现,我国外汇市场干预是有效的,在一些时期内存在干预超调现象,并且货币当局的冲销行为也是部分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