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审慎政策

  • 详情 构建高水平开放型金融新体制 ——来自美国货币政策溢出效应及应对策略的启示
    统筹金融开放和安全是构建高水平开放型金融新体制的基本要求。本文以美国货币政策为切入点,先从实证角度分析美国加息对我国产出的影响,然后构建包含跨境金融关联的两国DSGE模型,定量分析美国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及应对之策。研究发现,美国加息1个百分点使中国产出下降约0.4个百分点,其中贸易渠道和金融渠道分别使中国产出下降0.2个百分点。分析作用机制发现,UIP偏离机制使金融中介净值波动和汇率波动相互强化,外部融资溢价机制使金融中介净值波动和企业净值波动相互强化,正是这两个机制放大了美国货币政策的外溢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金融开放度越高和汇率越缺乏弹性,美国加息冲击对我国变量的传导效应越显著。基于不同的福利函数特征,本文构建了统一的政策评估框架,对宏观审慎政策和双支柱调控应对美国加息冲击的有效性作出了精准评估。结果表明,无论是针对国内金融机构信贷监管的宏观审慎政策还是针对跨境资本流动和外汇相关的宏观审慎政策,均能降低美国加息的溢出效应,且宏观审慎政策有效性与汇率制度无关。在联合最优政策组合下,货币政策无需对名义汇率作出反应,外汇市场要强化价格调控淡化数量干预。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相互协调搭配下,双支柱调控通过维护经济金融稳定具有显著的社会福利增进效应。本文为构建高水平开放型金融新体制,以金融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政策启示。
  • 详情 逆周期房地产市场波动与政策选择
    近年来,我国房地产市场呈现出逆周期波动的特点,与现有理论不一致。通过构建包含企业金融化行为与房地产市场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本文对这一现象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在实体经济趋于恶化时,面对预期投资收益率的差距,企业减少生产性投资,通过购买金融产品将资金投向房地产市场,引起房地产市场与实体经济的背离,进而放大了经济波动。进一步的政策分析表明,纳入房地产价格的货币政策规则能够改进福利,但政策效果较弱;盯房地产价格、盯企业金融化程度和盯金融深化的宏观审慎政策更能有效地降低房地产价格波动,并改善社会福利。
  • 详情 刚性泡沫 基于动态一般均衡的分析
    随着金融系统风险的不断增大,宏观审慎政策如何应对资产泡沫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基于一个具有理性资产泡沫的动态一般均衡模型,重点讨论了金融风险增大情况下,资产泡沫的成因及其宏观效应。我们从理论上证明,资产泡沫一方面有利于缓解融资约束带来的流动性短缺,从而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金融摩擦引致的资源错配;另一方面,资产泡沫本身又会加大整个金融系统风险,从而对宏观经济造成威胁。将刚性兑付引入基准模型后,我们发现对高风险金融资产的刚性兑付会导致流动性充裕的投资者过度投机而引起所谓的“刚性泡沫”,泡沫资产的需求和价格与刚性兑付力度呈正向关系。进一步分析表明,“刚性泡沫”在改善流动性短缺的同时,又会对实体经济造成挤出效应。因此,政府对金融市场的救助行为面临取舍,并且最优救助力度随金融系统风险的增大而降低。尤其是当金融系统风险足够大时,最优救助力度可能为负,即,最优政策干预应该打压资产泡沫的交易。以上分析表明,在高金融风险与资产泡沫并存的情况下,针对资本市场的救助政策需谨慎执行。
  • 详情 经济转型升级与中央银行的多种政策工具研究
    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两类厂商的 DSGE 模 型,并在中央银行部门引入传统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以及三种包含状态转变 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分析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各种政策工具单独使用或协调搭配 的效果。研究发现,在仅使用一种政策的情况下,与不含状态转变的政策相比,包 含状态转变的政策能更快地熨平经济波动; 在五种政策工具中,再贷款利率政策 最有助于经济稳定,而定向降准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则可以较好地兼顾经济稳定 和产业升级两个目标。在使用多种政策的情况下,包含状态转变的政策通过适当 组合,可以改善单一政策造成的短期经济波动,从而更好地兼顾多重目标的平衡 和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