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政策

  • 详情 金融摩擦、气候适应性投资缺口 与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协调
    气候投融资缺口是制约人类气候适应进程的全球性难题,如何通过宏观经济政策有效支持气候适应性投资,是我国现阶段应对气候风险冲击提升经济韧性的重要议题。本文构建嵌入气候适应型财政货币政策的气候灾难风险模型,考察气候适应性投资缺口的产生机理以及通过宏观经济政策缩小缺口的效果。研究发现:第一,气候灾难风险冲击增大、金融摩擦上升会扩大气候适应性投资缺口。第二,气候适应再贷款政策通过降低金融摩擦产生的信贷风险溢价,气候适应补贴政策通过定向补贴气候适应性投资的边际收益,分别从金融供给侧和企业需求端缩小气候适应性投资缺口。第三,气候适应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通过支持气候适应性投资,能够有效缓解气候灾难风险对经济金融系统的负面冲击,两类政策对经济金融系统的支持效果存在差异,并且政策协调搭配具有更强的经济金融稳定效果。第四,为完全弥补气候适应性投资缺口,气候适应再贷款和气候适应补贴的最优政策支持力度需要根据气候灾难风险冲击大小动态调整。两类政策均能够提高社会福利,并且政策协调搭配相较于单一政策具有更高的社会福利增进效果。
  • 详情 气候适应性投资、气候韧性与宏观经济政策支持
    如何通过宏观经济政策有效支持气候适应性投资,从而提升气候韧性,是现阶段推进气候适应性社会建设的重要议题。本文首先在动态测度气候韧性的基础上,为气候适应性投资提升气候韧性的效果提供初步证据;然后构建嵌入气候适应型财政货币政策的气候灾难风险模型,考察气候适应性投资缺口的产生机理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的支持效果。最后进一步讨论最优的宏观经济政策支持力度与政策组合。研究发现:第一,气候适应性投资能够显著增强经济的抗气候风险冲击能力以及冲击后的反弹能力,有效提升气候韧性。但由于银行、企业道德风险以及气候适应性技术约束的存在,气候适应性投资低于社会最优水平,气候适应性投资缺口由此产生。第二,气候再贷款政策通过缓解银行道德风险引起的贷款利率溢价;气候适应补贴通过补偿适应性技术门槛产生的投资调整成本,能够有效缩小气候适应性投资缺口。但企业道德风险会削弱两类政策的实际效果。第三,宏观经济政策通过支持气候适应性投资,能够有效缓解气候灾难风险对经济金融系统的负面冲击,其中气候再贷款政策的效果主要体现在金融层面,气候适应补贴政策对实体经济的作用更加显著。第四,为完全弥补气候适应性投资的缺口,最优的宏观经济政策支持力度随着气候灾难风险升高需要不断增强。但气候再贷款政策会受到零利率下限的约束,过低的气候再贷款利率不利于社会福利改进,气候再贷款政策搭配使用气候适应补贴政策能够更好地增进社会福利。
  • 详情 零利率下限约束、供求冲击与中国经济波动
    本文首先通过构建 DSGE 模型,分是否存在零利率下限约束两种情况探讨了供给和需求冲击对于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结果发现与不存在零利率下限约束的情况相比,当面临零利率下限约束时,由于“费雪效应”的存在会从两方面改变供给和需求冲击对一国产出、消费、劳动、通胀率和实际利率等经济变量波动的影响:一是会改变对一些变量影响的方向,二是从影响的程度来看,零利率下限约束存续的期限越长经济变量波动的幅度也越剧烈。随后我们分析了我国零利率下限约束的特征事实,认为我国自 2004 年以来先后经历了一个受零利率下限约束和不受零利率下限约束的时段,并应用时变参数模型对比分析了上述两个时段内供求冲击下我国产出等经济变量的动态响应轨迹,结果基本证实了上述理论分析的结论。最后,基于本文的分析我们也对当前国内外环境下我国以供给侧改革为主线的宏观经济政策调整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 详情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
    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顺周期特征加剧金融系统的不稳定,受到学界和业 界的广泛关注, 监管机构逐步要求银行采取前瞻性的计提策略以应对贷款损失准备的顺 周期特征,经济发展越来越受到宏观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影响,银行是否考虑当前经济政 策不确定性,对贷款损失准备进行前瞻性计提? 本文选取 2004—2017 年中国 126 家商业 银行数据,研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影响。 实证分析发现,经济 政策不确定性与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显著正相关,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越大,贷款损失准备计 提越多,在考虑地级市领导人更替、银行高管更替、宏观经济层面遗漏变量,以及使用工具 变量的内生性分析后,结果保持稳健。 异质性分析发现,这一效应在上市银行、外资持股比 例较高、中小银行中表现更为明显。 从银行风险管理角度的机制分析发现,不良贷款越多、 风险储备越少的银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增加时,计提的贷款损失准备越多,说明风险预 防动机是其主要目的。 进一步的分析发现,银行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较高时增加计提,有 助于稳定银行收益、降低银行破产风险。 本文的研究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视角,为中国 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理论和实践提供了新的解释。
  • 详情 重塑我国金融系统的核心价值观
    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作为经营活动的价值取向,造就了目前我国金融系统的整体趋利性,加剧了社会财富分配不公,不利于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也败坏了金融系统自身的形象。金融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传导的重要媒介,承载着重要的社会责任,所以应当按照遵循党的宗旨和社会主义属性、充分体现金融行业特性等原则,重塑我国金融系统的核心价值观,以此引领我国金融业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发展壮大。
  • 详情 涉农贷款违约的实证研究
    本文 运用 某国有银行 省分行的企业借款 数据 ,采用线性概率模型和非线性 Logi t 模型 , 运用截面数据和面板数据的估计方法 , 对涉农贷款的违约进行了实证研究 。 本文 发现 , 涉农 贷款 的违约率显著 高于非农贷款 , 而且 涉农信贷一旦违约 , 贷款形态的变迁速度较普通 贷款更快 。 从涉农贷款违约的影响因素来看 , 基准利率 、 贷款期限 、 担保方式等贷款合约条 款 , 企业规模 、 经济类型 、 管理特征等因素都对涉农贷款的违约有重要影响 。 因此 , 涉农 贷 款的发放 既 需要关注借款者的风险 特征 , 也需要合理设计贷款合约 。 而且 , 宏观经济政策的 制定需要考虑对涉农贷款的潜在影响。
  • 详情 信贷政策与公司资本结构
    在一个“自然实验”框架内,本文首次采用双重差分估计策略考察1998 年信贷扩张与 2004 年信贷紧缩对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影响。本文的研究发现 1998年的信贷扩张显著增加了小规 模、民营化程度高以及担保能力弱的公司的负债水平,这些公司获得了更多的银行资金;2004 年的信 贷紧缩则导致这三种类型的公司显著减少了有息负债率,但是应付款项的增加弥补了信贷资金的减少。 本文的研究表明资本市场供给面因素在统计和经济意义上均对公司资本结构具有重要影响,而且我国 存在信贷渠道传导效应,但其影响程度因不同类型的公司而异。本文的发现对于宏观经济政策制定和 实施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也有助于澄清 2004年以来关于宏观调控的社会争议。
  • 详情 “就业目标制”下的货币政策
    实现充分就业是所有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目标。本文从理论上分析能否建立以充分就业为目标的货币政策,通过构建一个世代交叠模型,发现“就业目标制”要优于通货膨胀目标制,而且会增进社会效用。
  • 详情 资产价格波动如何影响实体经济波动:金融危机传导的资产负债表渠道
    资产价格波动会影响企业净资产,尤其在金融危机期间,会恶化企业资产负债表,提高企业融资成本和降低企业资金需求,引起投资和产量萎缩,实体经济下滑。本文得到的宏观经验事实是资产价格波动单向影响实体经济波动,为此构建资产价格波动影响企业投资行为的微观理论模型,并进一步提供微观经验证据。结果表明:资产价格波动通过资产负债表渠道并没有显著影响融资能力较强的企业,而只是冲击到融资能力弱的企业;实施新会计规则之后,资产价格波动借助资产负债表渠道影响企业投资行为的效果更明显。政策内涵是:公允价值会计规则会借助资产负债表放大资产价格波动效应,需要通过资本缓冲、前瞻性储备和更加透明的信息披露来解决;扩张性宏观经济政策需考虑私人经济主体是否具有资金需求,纳入资产负债表信息到政府经济政策框架中。
  • 详情 经济周期波动的国际传导与宏观经济政策
    本文从我们为什么要关注经济周期波动谈起,进而对我们为什么要关注 国际经济周期波动进行探讨,接着阐述了经济周期波动从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 的传导机制,然后分析了国际经济周期波动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关联性问题。最后 文章认为,当前应当密切关注国际经济周期的变动,积极拓宽宏观政策分析的国 际视角,并努力推进结构性改革,加快扩大内需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