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调控

  • 详情 信贷政策与公司资本结构
    在一个“自然实验”框架内,本文首次采用双重差分估计策略考察1998 年信贷扩张与 2004 年信贷紧缩对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影响。本文的研究发现 1998年的信贷扩张显著增加了小规 模、民营化程度高以及担保能力弱的公司的负债水平,这些公司获得了更多的银行资金;2004 年的信 贷紧缩则导致这三种类型的公司显著减少了有息负债率,但是应付款项的增加弥补了信贷资金的减少。 本文的研究表明资本市场供给面因素在统计和经济意义上均对公司资本结构具有重要影响,而且我国 存在信贷渠道传导效应,但其影响程度因不同类型的公司而异。本文的发现对于宏观经济政策制定和 实施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也有助于澄清 2004年以来关于宏观调控的社会争议。
  • 详情 努力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撑——关于转型时期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的战略思考
    摘要:本文结合河北省的实际,就农村信用社在“十二五”向农村商业银行转型时期应当关注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了论述,深入分析了宏观调控和市场竞争对农村信用社已经或可能带来的影响,特别强调了农村信用社在转型时期必须始终坚持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积极主动地抓好营销,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着力破解制约发展的关键问题。对省级联社及其派出机构的职能定位及如何加强和改进管理的问题,作者也发表了个人独特见解。
  • 详情 信贷规模规避与货币政策调控
    随着紧缩性宏观经济调控措施的不断出台,我国商业银行的货 币信贷投放行为受到抑制。在此背景下,商业银行转而加强与信托公司合作,规 避信贷规模管理。本文在分析近期信贷规模规避典型模式的基础上,探讨其对货 币政策调控的具体影响和未来挑战。最后提出政策建议认为,应强化对货币信贷 的统计分析,丰富货币政策工具,密切关注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充分考 虑微观主体对各种宏观调控政策的博弈,从而有的放矢地制定出科学的宏观调控 政策。
  • 详情 论通胀预期及其管理
    在宏观经济理论中,通胀预期不是一个新名词,但是“管理通胀预期”的说法被中央决策层主动提出却是近期发生的新鲜事。本文对通胀预期进行了重新思考,认为通胀预期不总是负面现象。通胀预期能自我实现,也能自我消逝。通胀预期能否自我实现,最终取决于通胀趋势是否真实存在。在此基础上,文章探讨通胀预期能否管理以及如何管理,最后还提出了未来挑战及其政策建议。
  • 详情 流动性、合理流动性水平与宏观管理的现实情境
    在宏观调控层面判断流动性是否合理的标准,主要取决于流动性是否能保证通货膨胀维系在合理水平(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由于经济发展的阶段不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实际通胀率以及可容忍的通胀率可能都存在差异。流动性的波动较大,甚至受心理预期、投机等多种因素影响,往往难以预测。中国逐步“试错”的渐进性宏观调控方法具有较强的现实科学性和中国式哲学的逻辑性,甚至在传统货币政策理论方面,也有创新性的贡献。
  • 详情 基于生产函数法的潜在产出估计、产出缺口及与通货膨胀的关系:1978—2009
    通过更好的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本文仔细估计了我国的资本存量重,并利 用生产函数法对1978 年以来我国潜在产出进行了估计。结果表明,我国仍然处于规模报酬 递增阶段;产出缺口对通货膨胀具有很强的解释作用;1990 年代中期之前,我国产出缺口 波动较大,而1990 年代中期之后我国经济基本上围绕潜在产出水平运行,这表明经济运行 和宏观调控政策的逐步成熟;但2007 年我国经济产出超过潜在产出,物价上涨压力明显。 尽管受2008 年9 月份以来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 年我国实际产出低于潜在产出水平, 但产出缺口并不严重,这即表明了我国经济刺激政策的作用,也说明随着经济的强劲复苏, 扩张性经济政策(特别是货币政策)应逐步回归中性,以保持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
  • 详情 宏观调控与房地产上市公司资本结构调整
    本文研究了宏观调控对房地产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影响及其资本结构调整方式的变化。研究发现,宏观调控之后,房地产上市公司总负债率显著提高;借款的期限发生了显著变化,长期借款显著增加而短期借款显著减少,但总的有息负债没有发生显著变化;房地产上市公司的贸易应付款显著增加,这是资产负债率显著提高的主要原因。对房地产上市公司宏观调控前后融资方式变化的研究发现,随着宏观调控带来的银行信贷政策的趋紧,房地产企业融资方式出现了多元化,新的融资工具得以出现和发展,金融市场的完全性提高。研究表明,在金融市场不完全和管制环境下,资本结构并不完全是企业自主决策的结果。宏观政策和资本市场供给条件,可能是中国企业资本结构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 详情 加快廉租房建设应为房地产宏观调控的利器
    最近几年来,我国各地纷纷出现房价高涨的趋势。这不仅带来消费者的恐慌心理,也直接危及到银行的资金安全,甚至有人认为房价泡沫迟早的破裂将会引起金融危机。自去年以来,中央政府和各地方政府纷纷出台调控措施,但目前的收效甚微。本文认为,加快廉租房建设应为房地产宏观调控的有力武器。
  • 详情 略论当前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构想
    本文从几组曲线引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目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金融作为重要的宏观调控手段,如何有效支持新农村建设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难点问题。笔者针对我国农村金融生态面临的体制、制度以及市场失灵等方面的约束,提出了以新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为突破口,以新农村土地产权流转为切入点,以新农村信用建设为依托,逐步构建支持新农村建设的金融保障体系。
  • 详情 房地产市场、银行信贷与经济增长――基于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
    内容提要: 本文针对近年来我国房地产市场价格持续攀升但市场需求不降反升、银行信贷资金迅速向房地产业集中以及房地产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的作用等问题,以全国和各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显示,我国房地产市场供给约束问题非常严重,尤其是考虑到居民收入增长因素后,房地产市场的供求矛盾十分突出;银行房地产开发贷款和个人住房贷款强有力地支撑了房地产市场的供求;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也拉动了经济的增长,但这一作用没有我们想象的大。因此,目前我国针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和各项监管措施,都应该从供求两方面出发,在金融等政策上要保持连续性,并加强制度建设,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Abstract: Recent years, with the rising price, the housing demands also rise quickly, which is strange to the common sense of economics. In additi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anking sector and housing industry has become more and close, and the growth of housing industry pull the economic growth dramatically. Based on the panel data of the nation and provinces, we try 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topics above. 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at least in the nowadays China’s market, one of the most sever problem in the real estate market is the constraints of the housing supply compared to the demand if we consider the effects of the resid ents’income growth. Bank loans are maybe the most effective factor pulling the housing industry growth, both on the supply side and the demand. To our surprise, the effect of housing consumption on the economic growth is less than we have assumed, considering the cyclical changes of the economy. . So we draw the followed policy implications in the further macroeconomic managements: we must take the measures directly to both the supply and the demand sides, keep the policies’ continuity, strengthen the institutional progress and make the market mechanism more eff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