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消费

  • 详情 流动人口家庭在流入城市消费不足的制度性约束——基于城区人口100万以上城市随迁子女升学政策的实证分析
    要实现国内消费的长期增长,需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受到了广泛关注,自 2001 年中央政府颁布“两为主”政策以来,流动儿童在父母流入城市的义务教育入学问题有了显著的改善,但异地中考和高考的问题日益突出,绝大多数省份的异地高考政策都要求随迁子女在当地拥有三年高中学籍,能否在流入地参加中考是更为前置的问题。据此,文章试图从随迁子女异地中考政策的视角,基于城区人口 100 万以上城市的随迁子女升学政策进行实证检验,分析影响流动人口家庭在流入城市消费的制度性约束。结果显示,异地中考政策的限制造成了大城市的流动人口在流入地“留居不消费”现象加剧,当子女年级越接近中考时,在异地中考门槛越高的城市,流动人口家庭在流入城市的消费越低,且这一抑制作用对中等学历、城镇户口、男孩家庭和流入超大、特大城市的家庭作用更大。机制检验表明,异地中考政策主要通过降低流动人口家庭的家庭教育期望和改变子女留守选择这两个机制来影响消费。综上,文章认为,应继续推进随迁子女升学政策的改革,进一步保障随迁子女的受教育权利,激发流动人口消费的热情与活力,这对缓解经济下行叠加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等多重负面影响下的需求收缩,刺激城市经济复苏具有重要作用。
  • 详情 房价与家庭债务的“逆周期”
    本文通过构建包含异质性的家庭消费跨期替代弹性的 DSGE 模型,解释了负向 TFP冲击如何引起实际 GDP 增速下行与房价、债务上涨并存的现象,且负向 TFP 冲击的持续性决定了房价、债务是否出现“逆周期”及其规模。本文基于以下逻辑:负向 TFP 冲击导致收入下滑,消费跨期替代弹性异质性使得部分家庭有倾向于减少住房支出去平滑消费,相对地另一部分家庭倾向于增加住房投资,一方面,随着消费恢复住房需求快速回升,实际住房价格由低到高,同时利率下行,财富从储蓄者向借贷炒房者转移,形成住房财富两极分化,这种分化同时强化了储蓄家庭的居住需求和借贷炒房家庭的投资需求;另一方面,金融中介通过吸收部分家庭的储蓄并向另一类家庭放贷,通过利差不断积累净值,更高的净值对应更多的住房贷款,二者共同推动房价的持续上升。冲击的早期,两类家庭提供更多劳动获得可支配收入,劳动意愿上升部分抵消了产出下滑,随着住房价格上升及信贷繁荣,家庭减少劳动时间,实际产出随之下降,形成房价与债务的“逆周期”现象。央行通过盯住利差,或在货币政策规则中引入金融中介杠杆因子等途径干预信贷能够消除房价与家庭债务的“逆周期”现象。最后,从信贷错配的角度出发,房价上涨是预算软约束下财政刺激、不确定性上升引起的“副作用”。
  • 详情 网络购物对我国中老年家庭消费结构的影响——基于 LA/EASI 拓展模型和 SUR 模型的组合研究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 网络购物不断地改变着人们的消费习惯和社会的消费模式。 本文用 LA/EASI 拓展模型和似无关回归模型(SUR) 相结合的组合研究模式来分析网络购物( 网购) 对我国中老年家庭消费结构的影响。 首先, 借助模糊量来构造一个能刻画网购影响程度的指标;其次, 利用 LA/EASI 拓展模型分析网购对中国中老年家庭消费结构的影响; 再次,利用 SUR 模型的 FGLS 估计方法消费需求模型进行估计;最后,采用聚类分析方法探讨网购对不同消费倾向的中老年家庭消费结构的影响。 实证分析结果表明: 1) 网购不仅对中老年家庭消费结构具有显著的影响, 还对中老年家庭消费结构的影响具有时变性; 2)网购对我国城乡中老年家庭消费结构的影响存在差异; 3)对于不同消费倾向的中老年家庭,网购对其影响的结果是不一样的。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最后对网购今后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