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租

  • 详情 有利为之还是被迫入局? ——寻租行为对企业年报文本可读性的影响研究
    要建立“长钱长投”的投资者市场,企业优质的文本披露必不可少。本文基于政企双向利益交换视角,利用深度学习技术(Word2Vec模型)构建年报文本可读性指标,检验寻租行为对企业年报文本可读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寻租行为显著降低了企业年报文本可读性。在机制分析阶段,研究证明了寻租行为会通过企业自利行为和管理者自利行为影响年报文本可读性,同时排除了官员主动敲诈能促进寻租对可读性负面影响的情况。异质性分析发现,内部治理手段、市场监督力量以及政府治理政策均能有效抑制寻租对可读性的负面影响。本文从信息披露视角拓展了寻租行为的经济后果研究,为优化资本市场信息披露监管和深化反腐治理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实践启示。
  • 详情 金融发展一定会促进经济增长吗? ——基于改革开放40年不同地区发展水平下的实证研究
    本文采用全国31个省(市)1987-2016年面板数据,以人均可支配收入为门槛变量来衡量不同地区发展水平,运用动态面板门槛模型,探讨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第一,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地区发展水平的双重门槛效应,只有当地区发展水平跨越第二门槛值之后,金融发展会显著促进当地经济增长,而在中低地区发展水平区域,金融发展会抑制当地经济发展;第二,地区市场化程度、国有部门与其他部门的“人才错配”、制度质量和营商环境可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双重门槛”效应;第三,随着地区市场化程度的ᨀ高,金融发展对当地经济的促进作用明显加强;而当地区国有部门就业人数增加时,寻租等非生产性活动的ᨀ高会抑制当地的经济增长。
  • 详情 银行信贷、风险投资与中小企业创新研究综述
    随着企业创新越来越受到社会以及学术领域的关注,如何缓解中小企业创新信贷融资约束成为我国金融业的重点探讨方向之一。为此,本文通过剖析企业创新能力的微观影响因素以及融资特征,分析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中小企业在面临融资约束时,关系融资成为一种重要的解决途径,然而关系融资会催生信贷寻租,降低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为此文章提出缓解中小企业创新融资的潜在路径,包括宏观层面上的强化放贷人权利保障,中观层面上健全信息环境,尤其是第三方资源,微观层面上银行从信贷技术综合运用上突破。针对中微观层面上,探讨银行信贷与风险投资在中小企业创新融资上是否有合作的空间,文章分析了风险投资对中小企业创新的作用效果以及风险投资对促进银企关系,促进信息对称方面的研究成果。最后,提出结论以及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 详情 家族控制权与银行信贷合约:寻租还是效率?
    本文以2003—2010年沪深两市家族上市公司样本为研究对象,实证研究了家族控制权特征与银行信贷合约之间的关系,以检验家族控制权寻租效应和效率效应的适应性情景,结果发现,家族通过金字塔结构和超额董事席位两种控制权增强机制对上市公司的超额控制程度越高,其获得银行信用借款的比例越低,获得担保借款比例越高。家族对企业的超额控制权传递着公司未来预期和信息风险,增加了银行面临的代理成本,属于寻租观而非效率观。进一步研究发现,家族控制程度与银行信用借款之间的负相关性在具有政治关联、较高公司声誉和公司透明度的企业中会降低。地区法律制度水平会降低家族超额控制引发的代理成本和信贷违约风险。银行业腐败会降低银行对借款企业超额控制所引发的信贷风险的评估能力。此外家族控制权结构影响企业信用借款的机制是通过提高企业债务违约风险来实现,家族对企业超额控制程度越高,企业债务违约概率越高。
  • 详情 监管条规下的公司异质性、最优董事会及其独立性选择
    当前各国公司治理监管机构都实施一致的董事会结构要求,然而面对公司性质及其经营环境的差异性和复杂性,是否存在最优董事会是近年来公司治理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以CEO寻租空间和影响力、监督成本、公司复杂性等为影响要素构建最优董事会抉择模型,研究发现:(1)CEO寻租空间对董事会规模和独立董事比例有正向积极影响;(2)监督成本与董事会规模和独立董事比例的影响负相关;(3)从董事会边际治理成本角度,董事会规模和独立董事比例间存在一定的替代性。进一步采用1999-2008年我国上市公司样本实证检验支持在一定监管规则下,治理成本使得独立董事与董事会规模的替代性假说存在;尤其我国董事会内生性特点突出,但由于经营复杂性,统一的独立董事制度导致的治理成本使得部分董事会执行效率较低。由此,建议监管机构从公司治理执行效果出发,考虑最优董事会的相机抉择行为,采用柔性化的监管条规,以提高公司治理绩效。
  • 详情 政治联系、寻租与地方政府财政补贴有效性——来自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的证据
    本文以我国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有政治联系的企业是否能够比无政治联系的企业获得更多的财政补贴。结果发现,有政治联系的民营企业确实能够获得更多的财政补贴;而且在制度环境越差的地区,政治联系的这种补贴获取效应越强。进一步的检验结果发现,有政治联系的民营企业获得的财政补贴与企业绩效和社会绩效负相关;而无政治联系的民营企业获得的财政补贴与企业绩效和社会绩效正相关。本文的研究结果支持民营企业建立政治联系的寻租假设,即民营企业通过建立政治联系来俘获掌握着财政补贴支配权的地方政府官员,进而得到更多的财政补贴收入;在制度约束弱的地区,这种寻租行为更加盛行。就地方政府的公共政策而言,本文的研究结果意味着,地方政府基于政治联系的财政补贴支出会导致整个社会稀缺资源配置的扭曲,降低社会的整体福利水平。
  • 详情 民主还是集权——创业者治理结构的选择
    本文的学术贡献是建立了企业治理结构选择的理论模型,比较了民主与集权两种治理 结构对于公司业绩的影响,并指出有关治理结构的选择问题依赖于公司在生命周期中所处的 阶段。在创业阶段集权的治理结构更有效率,但要求兼作经理人的创业者有充足的自有资金。 若资金不足,经理人将面临较高的融资成本,作为经理人控制权寻租行为和小股东控制权损 失的补偿;要求其商业能力要显著高于经理人市场的平均水平,即经理人“创业点子”的预期 回报率要高于市场平均水平。故经理人能力同自有资金在一定程度上可相互替代。本文最后 应用指数化期权定价方法给出了小股东控制权损失的定价公式,结果表明,经理人市场平均 商业能力提高越快,控制权损失越大。
  • 详情 激励与抽租的权衡:中国金融发展的新规制经济学分析
    金融在中国是一个垄断行业,并没有发挥好资源配置和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从深化市场改革讲,应该放松金融管制和行业垄断,但是从国有企业的生存,国家财政收入和社会经济稳定的角度讲,国家又不能立刻放松管制和垄断。本文运用规制经济学的理论进行分析并构建模型,认为中国金融的发展实际上是政府在对即得利益集团激励与抽租的权衡取舍。
  • 详情 资产注入、大股东寻租行为与资本配置效率
    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成功推进和全流通时代的到来,大股东向上市公司注人资产成为当前我国证券市场的热点现象,而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导致大股东具有一虚增注人资产价值的强烈动机〕本文建立了一个模型将虚增注人资产价值与市场参与者的财富变化结合起来,分析了虚增注人资产价值的财富效应及动态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大股东通过虚增注人资产价值可以获得中小股东无法得到的私人收益,降低了中小股东的财富;(2)大股东的收益随着注人资产价值虚增程度的增加而提升,中小股东的财富随着注人资产价值虚增程度的增加而降低;(3)虚增注人资产价值为大股东带来的边际收益将超过社会总财富的边际收益。因此,大股东通过虚增注人资产价值实现了对中小股东财富的掠夺效应,导致上市公司资本配置效率、公司价值、声誉和后续融资能力的下降。
  • 详情 证券信息内幕操纵、股价冲击与监管控制
    在新兴市场上,内幕信息操纵根源在于市场属性的非成熟性产生一种“信息租金”。为寻求“信息租金”,上市公司与机构投资者“信息串通”,利用信息优势与资金优势结成一种战略寻租联盟,以操纵股价获取超额收益。内幕信息操纵过程中,信息操纵者与信息劣势的非知情交易者展开一种动态信息博弈行为,具有信息优势的机构投资者操纵内幕信息,使资产价格的均衡不断被打破,新的市场均衡不断形成,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对股价的冲击过程。实证研究表明,中国证券市场普遍存在程度较为严重的内部交易者内幕消息操纵股价现象。因此,强化证券监管,对内幕信息操纵行为进行有效控制,成为证券市场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关键词:信息操纵;信息租金;股价冲击;证券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