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消费

  • 详情 基于习惯形成的随机贴现因子方差界研究----来自中国经验数据
    随机贴现因子理论是资产定价理论的方法之一。本文把习惯形成加入到Epstein and Zin 的广义预期效用模型中,得到该模型下的随机贴现因子。计算随机贴现因子的最大的下 界。利用中国1995-2008 年居民消费支出数值模拟最大Sharpe 比率,和用中国股票市场的 年度数据实际计算的Sharpe 比率相比较,理论与经验是相符合的。
  • 详情 住房资本、经济结构与经济增长——基于三部门内生增长的理论与实证
    本文通过构建三部门内生增长模型,研究住房资本对经济结构和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住房资本在物质资本中份额的上升会提高居民消费水平的增长速率。房地产投资对其他资本产生“挤出效应”,其他资本在收敛过程中加速形成提高了其他部门产出的增长率。住房资本还通过影响经济结构变量作用于各部门的产出。文章运用中国31个省区在1998-2007年的数据,对理论模型推导的结论进行实证检验。个体固定效应模型估计结果表明,住房资本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
  • 详情 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对中国宏观经济影响的情景分析――一般均衡分析
    本文采用社会核算矩阵技术,从一般均衡分析角度,以2005年中国社会核算矩阵为冲击对象,在以实际有效汇率为基础形成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假设前提下,对中国宏观经济影响进行了情景分析,主要研究结论是:第一,人民币升值并不会改变中国的贸易顺差状况,同时,可以改善自1999年以来我国对外贸易状况恶化的现状;第二,FDI对人民币升值呈中性特征,但人民币升值对国际游资具有一定的吸引作用;第三,人民币升值有利于居民消费水平的结构升级;但是,人民币升值有可能会加大贫富差距,对当前的严峻就业形势无疑会“雪上加霜”;第四,人民币的升值对提高政府收入水平、增加中国的总体经济的存量水平是十分有利的;第五,人民币升值无论是对采用支出法还是采用收入法计算得到的GDP的影响都不大。
  • 详情 住房消费在CPI中的权重亟需提高
    目前我国官方公布的住房消费没有反映我国城镇居民住房制度改革的变化、没有考虑住房消费行为的中外差异、不具有国际可比性等。据测算,由于使用不合理的住房价格,致使计算CPI的居住类权数至少低估12个百分点,应提高幅度相当于原有权数的85.7%。同时,由于低估居住类本身的价格,最终低估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
  • 详情 现实消费信贷的困惑与对策
    消费需求不足是国内需求乏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从我国情况看,当前增加消费需求除了增加出口需求和投资需求外,最主要的是增加最终消费,而居民消费一般占最终消费的80%以上,由于传统的消费观念尚未彻底转变,消费信贷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这既取决于居民的心理行为、贫富差距和未来收入预期,也与我国消费信贷路障较多、消费环境消费政策存在缺陷和有效需求结构错位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