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估值

  • 详情 中国特色估值体系、国有经营性质和投资者情绪
    央国企在我国经济社会中除了创造经济价值和国家税收外,还承载着广泛的社会责任与企业担当。受行业属性、经营状况和政策因素等多方面影响,部分央国企长期存在市场估值偏低、投资者情绪低迷的问题。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的提出与实践,有利于修复当前国企和非国企估值水平割裂的现状,对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股吧文本、股票市场交易和公司股权数据,采用模糊断点回归设计,评估中国特色估值体系提出之后上市公司经营性质对于投资者情绪的影响。研究发现:(1)“中特估”在官方层面正式提出后,上市公司国有控股经营性质对个股投资者情绪有显著的提升作用;(2)该效应在日常消费品、工业和通讯服务三大行业和高市值公司较为明显,且在时间维度上具有短期滞后性和长期衰减性;(3)本文进一步发现,这一处理效应可能通过股息偏好机制发挥作用。本文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对“中特估”效应定量分析的空白,有助于理解新形势下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优化、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实践,对引导市场投资者情绪也有一定的政策和企业决策参考价值。
  • 详情 并购公司的错误定价对其出境并购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文章以沪、深证券交易所发行 A 股股票的境内上市公司 2006-2014 年间的出境并 购案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元截面回归的方法对公司错误定价对出境并购绩效影响进行实证 研究。实证结果发现,并购公司的错误定价对出境并购绩效有显著的影响,被高估的上市公 司在出境并购的当年和出境并购的第一年会产生更多的并购绩效,但在并购后的第二年越是 被高估的上市公司越不利于创造价值。价值被高估的上市公司并未充分利用资本市场估值的 偏差进行低成本的并购融资,估值偏差的融资优势并没有在上市公司出境并购绩效中体现。
  • 详情 不确定性、非对称信息与企业市场估值
    未来盈利的不确定性随企业上市年龄的增加而动态变化,并因此导致企业市场估值随上市年龄表现出相应的变化规律。本文以我国沪深两市A股市场1990-2011年间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考察企业市场估值随上市年龄的变化规律,以及信息不对称如何作用于这种变化规律。实证结果表明:企业市场估值随上市年龄呈现逐渐递减的趋势,但控制权变更和并购重组等活动有助于企业市场估值的回升;信息不对称会通过阻碍不确定性的揭示而放大不确定性在企业市场估值中的作用。
  • 详情 策略性盈余管理、信息动量与解禁减持
    本文探讨了创业板股票首次公开发行(IPO)原始股东限售锁定期制度影响私募股权机构退 出行为决策、进而影响企业上市前后盈余管理行为以及上市后短期内市场表现的问题。论文首先 从私募股权机构最大化其声誉资本的角度,建立了适合创业板现状的上市前后盈余管理决策模型, 认为私募股权机构在面临限售锁定期制度时会通过在上市前压低盈余水平,产生较高的IPO 抑价 现象来吸引二级市场证券分析师和投资者的关注;继而通过上市后释放盈余业绩,满足或超出投 资者的预期,产生年报公布期间的超额非正常回报现象来再次吸引资本市场的关注;最终达到稳 定或抬高上市后股价的目的,以便在锁定期解禁后实现减持套现。本文采用截至2011 年10 月的 创业板数据,对私募股权持股的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IPO 抑价程度、信息动量效应、 年报公布效应、解禁后市场估值以及解禁后短期内减持情况等进行了统计对比、回归分析和事件 研究,证明了上述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