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失灵

  • 详情 公平竞争审查与政府补贴竞争中性
    政府补贴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具有克服市场失灵、激励企业创新及引导产业升级转型等作用。然而,由于政府补贴政策制定及其执行过程中普遍存在重国企轻民企的现象,导致我国政府补贴呈现出非竞争中性的特点。鉴于此,文章以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在我国的落地推进为契机,研究了公平竞争审查这一“事前规制”形式的竞争政策是否能够有效缓解政府补贴的非竞争中性问题。研究发现,在政府实施公平竞争审查后,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在政府补贴获取上 的差异显著缩小,政府补贴的竞争中性原则更好地得到了实现。同时,文章从政策制定机关推进公平竞争审查的内在驱动力强度以及企业自身对政府补贴的竞争意愿强弱两个角度,进一步探究了公平竞争审查对政府补贴竞争中性影响的差异,发现小微企业在地区经济中的重要性程度、政府资金在企业研发经费中占比高低、行业垄断性与儒家文化等因素会影响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在缓解政府补贴非竞争中性问题上的实施效果。文章的研究对优化我国政府补贴政策向竞争中性转型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 详情 市场失灵还是政府失灵?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金融漏损实证研究
    金融漏损现象在中国经济转轨过程中长期存在,其引致的金融风险逐步累积,一旦引发系统性风险势必阻滞中国经济金融改革与发展的步伐。文章基于2001-2012年间金融漏损的相关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验证了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视角下金融漏损的形成机理。研究表明,金融漏损的市场失灵因素主要是信贷资源错配下的低效率运营,政府的持续扩张行为是政府失灵引致金融漏损的主要原因;市场失灵引致的金融漏损不断下降,政府失灵下的金融漏损却不断上升。消除金融漏损应打破金融垄断,增强市场机制作用,并解决政府激励与约束的非均衡性,使政府恪守“守夜人”职能。
  • 详情 证券市场中的“失灵”:中国与美国的比较
    文章结合美国与中国的证券市场的现实进行了对比分析,笔者发现近年来这两个市场中都存在着“失灵”现象,有着类似的表现形式,但是它们的成因却是不一样的:在美国股市存在的“失灵”是一种“市场失灵”,而处在新兴市场的中国股市在更大程度上是一种“政府失灵”。笔者针对这两种不同的“失灵”,提出了自己的政策建议。
  • 详情 金融安全、道德风险与金融机构监管
    金融机构倒闭将带来系统外部性,从而对金融稳定和安全带来严重威胁,金融监管的目的正是对这种市场失灵进行矫正。然而不同金融监管制度会对金融机构的道德风险水平产生影响,通过对程式化模型进行扩展,本文对两者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对我国金融机构监管进行了讨论。本文的基本结论是:针对机构安全的金融监管措施可以有效抑制金融机构道德风险水平,而出于阻断金融风险传染而设立的金融安全网络制度虽然为金融机构之间建立了防火墙,但同时也提高了金融机构的道德风险水平,使得机构风险在源头堆积,对比分析表明显性金融安全网络比隐性金融安全网络更有效率,金融机构负债结构对道德风险也有影响。
  • 详情 强制保险能否提高保险市场效率
    本文以社会福利为衡量保险市场效率的标准,分析实施强制保险是否有助于保险市场效率的提高。作者首先证明了在信息不对称的保险市场中存在着市场失灵现象;然后通过比较实施强制保险前后社会福利的差异,得出结论:实施强制保险有助于社会福利的改善,从而可以提高保险市场效率。
  • 详情 略论当前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构想
    本文从几组曲线引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目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金融作为重要的宏观调控手段,如何有效支持新农村建设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难点问题。笔者针对我国农村金融生态面临的体制、制度以及市场失灵等方面的约束,提出了以新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为突破口,以新农村土地产权流转为切入点,以新农村信用建设为依托,逐步构建支持新农村建设的金融保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