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条件

  • 详情 Navigating the Post-COVID Market: A Prospective Analysis of Foreign Trade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China
    This paper aims to evaluate the market prospects for foreign trade enterprises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PRD) region of China in the post-COVID era. Despite challenges posed by the pandemic, the market outlook for PRD is positive with global economy projected to recover and high demand for high-tech products such as elect ronics, machinery, and chemicals from developed countries. PRD businesses have adapted to changing market conditions and disruptions in the supply chain, and the Chinese government’s “Dual Circulation” strategy presents new opportunities for PRD foreign trade enterprises by boosting domestic consumption and market demand. To maintain competitiveness, businesses in the region need to adapt to the new normal and take advantage of market opportunities. [译]本文旨在评估后疫情时代中国珠江三角洲(PRD)地区外贸企业的市场前景。尽管疫情带来了挑战,但PRD的市场前景仍然乐观,全球经济预计将复苏,发达国家对电子、机械和化学品等高科技产品的需求也很高。PRD企业已经适应了不断变化的市场条件和供应链的中断,而中国政府的“双循环”战略通过促进国内消费和市场需求,为PRD外贸企业提供了新的机遇。为了保持竞争力,该地区的企业需要适应新常态,并利用市场机遇。
  • 详情 极端市场条件下指令不平衡与收益之间的关系——来自我国股市 2014-2015年的经验研究
    最近2014-2015年我国股市出现大幅波动,这为研究极端市场条件下指令不平衡与收益之间关系提供了一个理想的研究背景。本文基于上证50成分股的高频数据,研究了极端市场条件下指令不平衡与收益的关系。我们发现:(1)指令不平衡与收益在横截面上正相关,相比于正常市场条件相关性在极端市场条件下更大;(2)指令不平衡与同期收益呈现显著正的相关且熊市期间的相关性要显著强于牛市期间,指令不平衡与同期收益的关系随着市场状态的变化而变化;(3)指令不平衡对收益具有显著的预测能力且在牛市和熊市期间预测能力相差不大;(4)以上结论在控制Fama-French三因子后依然成立。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在极端市场条件下价格有效性较低,我国股市有效性亟待完善。
  • 详情 基于鞅测度的流动性风险溢价的测算
    本文研究了在一般市场条件下流动性风险的定价问题。首先借助金融数学和金融工程的无套利思想在鞅测度下对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进行定价,通过等价测度变换,使可交易资产的贴现价值过程转化为鞅过程,得到了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的市场价格,进而给出了流动性风险溢价的计算公式。得到的风险的市场价格在同一市场中对于所有可交易资产都是相同的,并且这一价格对于所有投资者也都是相同的,不会因投资者的风险厌恶水平的不同而不同。
  • 详情 基于EVT-Copula-CoVaR模型的股票市场风险溢出效应研究
    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充分表明,缺乏对市场极端条件下风险溢出效应的考量,可能会导致各金融市场风险水平被严重低估。EVT-Copula模型能够有效地拟合极端市场条件下金融市场间的相关结构,CoVaR模型将风险溢出效应纳入VaR框架内,测度单个金融机构或金融市场发生风险事件时,对其它金融体系风险溢出效应的方向和大小。本文融合两个模型的分析特点,构建EVT-Copula-CoVaR模型,研究美国股票市场的风险溢出效应,结果表明美国股票市场对英国、法国、日本、中国香港及中国股票市场均存在很强的风险正溢出效应,以%CoVaR表示的平均风险溢出强度为56%,对我国上证指数的风险溢出强度最弱,但也高达33%。模型诊断和后验测试表明,该模型方法可以有效地对单个金融机构(或金融市场)的风险溢出进行衡量,有利于金融监管当局及时跟踪系统性风险的变化。
  • 详情 市场条件与股票之间的投资转移
    本文通过分析股票之间定单流的相互影响,以及前期市场条件对不同股票收益率影响的差异,讨论了中国股票市场上的“安全性转移”(Flight-to-quality)和“流动性转移”(Flight-to-liquidity)行为。实证结论发现:控制了市场共同因素以及股票之间定单流、流动性和收益率的领先滞后关系后,高风险与低风险两类股票之间,一类股票定单流上升时,另一类股票当期收益率显著下降;前期市场收益率下降、市场处于下跌时,高风险股票收益率显著下降,而低风险股票收益率显著上升。中国股票市场内部风险不同的股票之间存在“安全性转移”,而在市场下跌引起的“安全性转移”中,投资者倾向于选择流动性更好的股票,使得股票流动性对收益率的影响增强,“安全性转移”中伴随着“流动性转移”。
  • 详情 不完全市场中资产组合选择研究
    Markowitz(1952)的投资组合理论理论为完全市场条件下的最优资产配置问题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但是当市场中存在不流动性资产时,例如限售股,人力资本,房地产和私人所有权等,那么原有的最优组合选择策略将会改变。本文在连续时间模型框架下研究市场中存在不可交易资产时的最优资产配置问题。结果表明:存在不流动资产的市场与完全流通市场的最优组合策略是不同的,最优资产配置策略取决于非流动性资产的初始禀赋以及流动约束时间等特点,还有就是代理者的流动性财富。我们提供了一个自认为是这个问题的第一个解析解,它可以拓展应用于存在这类不可交易资产的或有索取权的组合选择问题。
  • 详情 基金管理公司的"赎回困境"分析和对策研究——一个行为金融视角
    投资者对开放式基金的非理性赎回,使基金管理公司陷入了“赎回困境”,这对我国新兴的基金管理公司的未来发展产生了制约。如何解释投资者的这种行为呢?本文利用行为金融研究的前沿成果,从行为金融的视角,对投资者的行为特征进行分析与论证,进而对基金管理公司未来如何走出“困境”,提出若干建议。本文的结论:基金公司的“赎回困境”现象,在我国目前“新兴”+“转轨”的经济发展背景和市场条件下仍将持续;但随着开放式基金的逐步成熟与壮大,特别是基金管理公司在自身业绩、基金产品的专业化创新与技术创新、中长期投资者的培养与教育等方面做大做强,该“困境”会伴随着市场与投资者的成熟“渐进式”缓解。
  • 详情 我国股票市场流动性调整的极值VaR和ES研究
    通过构造新的流动性风险度量指标,结合极值理论模型的分析方法,考察了我国股票市场经流动性调整的风险价值及其预期不足。实证结果显示:流动性和价格风险价值对置信水平的敏感度存在一定差异,而流动性风险和价格风险的预期不足对置信水平的敏感度相差不大;在极端程度最大的市场条件下,沪市潜在的经流动性调整后的风险价值大于深市,而在其他市场条件下都要小于深市;价格风险的差异导致沪市流动绝对量水平比深市好,而相对量水平却比深市差;两市流动性风险价值比例对置信水平的变化较为敏感,流动性预期不足的比例对置信水平却缺乏弹性。
  • 详情 Robust 还是过度自信?模型不确定性下投资者的偏好与资产定价
    本文通过建立一个具有异质模型不确定性偏好的世代交叠模型,研究了模型不确定性偏好对资产定价的影响。模型不确定性规避偏好导致投资者对风险资产的需求减少,进而降低了风险资产的价格。文章分析了均衡状态下过度自信投资者与Robust 投资者的收益状况,发现“参考”模型在一定范围内高估风险资产使得Robust 投资者获得相对高的收益,因此模型不确定性规避偏好有其存在的市场条件。另外,本文还分析了模型不确定性偏好具有随机性时对资产价格的影响,并解释了股票溢价之谜与封闭式基金折价的时变特征。
  • 详情 佣金制度改革及其对中国证券业的影响分析
    以中国证券市场新近的佣金制度改革为题,本文在综述了在世界范围内的佣金自由化趋势之后,首先分析了在此次佣金改革政策影响下,国内券商经纪服务产品的长期均衡价格及应对策略在充分竞争的市场条件下为“零佣金”以及“通道服务”与“咨询服务”分开收费。最后分析了本次佣金改革给中国证券业带来的其它主要影响,包括:降低投资者的交易成本、提高沪深市场的国际竞争力、加速国内券商的并购整合和不同类型证券经纪商的形成、改变证券经纪业务的经营管理模式、改变市场的波动性特征、为网上经纪业务和证券咨询业的发展创造历史性机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