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风险

  • 详情 房价泡沫下地方性中小银行的风险异化与信贷扭曲
    房地产风险和中小金融机构风险是当前经济金融工作“三大风险”中的两个风险,而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的重大变化可能诱发地方性中小银行的风险事件。本文以2010年—2022年中国地级市层面的房价数据和地方性中小银行数据为样本,研究发现城市房价泡沫上升会产生风险“粉饰效应”,表现为降低地方性中小银行风险,但是房价泡沫破灭会导致中小银行风险持续上升。影响机制的结果发现,城市房价泡沫带来的抵押品价值效应和银行风险资产结构调整效应会降低中小银行风险,即提升中小银行客户抵押品价值、促进中小银行信用风险资产替代进而降低中小银行风险。异质性研究表明:房价泡沫上升对于地方性中小银行风险粉饰作用在城商行、省域内经营的地方性银行、银行业竞争度较低地区银行影响更大。进一步研究表明:城市房价泡沫会扭曲地方性中小银行的信贷投放行为,表现为更多的信贷资金流向金融资产和房地产行业,并没能够有效支持中小企业融资。本研究不仅有助于厘清房地产市场风险传溢的影响机理,还能够深化对于房地产风险-地方性中小银行风险-信贷扭曲影响逻辑的理解,从而为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提供政策启示。
  • 详情 ChatGPT的“二律背反”与有效市场的探讨
    摘要:以ChatGPT为代表的现象级的人工智能出现,未来势必拥有更大的普及性金融场景应用,预判其对金融市场有效性的影响十分必要。ChatGPT人工智能未来对于金融市场的影响,存在着“二律背反”规律:即一方面人工智能加强信息传播所将使市场更接近于有效市场状态;但相反但是人工智能可能提供错误市场信息,从而加剧市场风险,降低市场有效性程度。通过中美股市数据的分析对比,发现完全有效市场理论中的“理性人”假设与现实情况不符,而因为“二律背反”,很难预测ChatGPT最终对于金融市场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 详情 中国A股市场不确定性溢价与融资融券的不对称性
    本文基于Jurado et al.(2015)提出的大数据分析方法,提出了基于中国整体经济和金融市场不确定性的个股不确定性的度量方法,并检验了在存在卖空限制的中国A股市场中的不确定性的定价,着重研究了融资融券的不对称性对个股不确定性定价的影响。股票特质性波动率刻画了股票收益率中不能被市场风险因子解释的波动,通常被用于度量不确定性,本文提出其中与宏观金融不确定性的相关部分才会在市场中被定价。本文提出利用股票收益率与宏观金融不确定性指数的绝对相关系数来刻画在市场中被定价的个股不确定性,并发现不确定性越高的股票预期收益越低,即不确定性溢价在A股为负,这与Miller(1977)的理论相一致,即在存在卖空限制的市场上,不确定性越大的股票其价值被高估程度越大,因此预期收益率越低。本文进一步发现融资融券限制放开之后,不确定性的负溢价略有降低,市场的定价效率有所改善但并不明显,反映了市场中存在的卖空限制和隐性卖空成本较高,及其对市场定价效率的负面影响。因此,在中国A股市场合理地放开融资融券限制,特别是有效降低融券成本、引入长期投资者提供优质券源,能够降低融资融券的不对称性,改善市场的定价效率,从而更好地发挥金融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
  • 详情 汇市、国际资本市场时变冲击对中国股市的影响研究
    随着全球金融市场之间联系的加深,金融风险通过各种渠道的传递愈加频繁。为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跨市场冲击,维护金融市场稳定,本文利用汇改以来 2006 年 10 月至 2018 年 10 月的数据,基于误差修正模型与 TARCH 模型,实证研究了汇率、国际资本市场变动与中国股市的长期关系和时变动态关系。结果表明,汇率、国际资本市场变动与中国股市波动呈现明显的时变性,汇率的下降即人民币的升值,造成了中国股价的下跌。国际资本市场与中国股市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正向关系,特别是美国股市的大幅下跌对中国股市冲击的概率更大。此外,国际资本市场金融风险对中国股市的冲击力度存在较为明显的“杠杆效应”。并提出了避免由于风险传递的时滞导致金融政策的误判;积极引导资本市场投资者预期,降低资本市场的动荡幅度;建立健全金融市场风险监控体制,做好风险预警等相关政策建议。
  • 详情 多元所有制银行市场中的竞争政策与市场风险效益
    本文基于贷款市场空间竞争模型,结合多元所有制的银行业市场结构,探讨政府强化竞争政策对不同所有制银行的差异化影响,以及对社会福利的作用。研究表明:国有银行的均衡贷款利率和经营风险较低,市场份额较大,但是较低贷款利率会降低国有银行的期望经营利润。强化市场竞争通过削弱两类银行的垄断定价权而降低均衡贷款利率,并且私有银行的贷款利率和经营风险下降更明显。国有银行的参与通过降低社会融资成本、提升银行经营稳健性来增进社会福利,特别在市场竞争不足时,社会福利水平会得到大幅提升。
  • 详情 基于信息聚集和跨市场套利视角的金融期货定价研究
    知情交易者、套利交易者和噪声交易者构成期货市场的三大交易主体,共同决定期货价格。本文在两期市场中构建含知情交易者、跨市场套利者和噪声交易者的理性预期均衡模型,揭示期货聚集私人信息的微观机制、探究套利行为对现货和期货均衡价格的影响。研究发现:现货和期货市场的知情交易行为共同决定期货的价格发现水平,第二期(期货交割期)现货价格聚集私人信息的能力越强,第一期期货市场的知情交易意愿越强;套利交易对期现价格的冲击程度与知情交易者面临的交易风险正相关;套利交易有利于提高现货和期货市场的流动性,同时增加噪声冲击的跨市场传播。研究结论有助于增进投资者对期货价格发现功能和套利行为影响的理解,对提高投资者的理性交易观念、加强市场风险管理有指导作用。
  • 详情 中国私募基金经理是否具有择时能力?
    本研究对中国股票型私募基金经理的市场择时能力进行了检验,即这些私募基金经理是否具有根据市场情况来调整基金资产组合的市场敞口的能力。相比与公募基金,私募基金的策略和资产组合的调整更加灵活,因此更有利于体现基金经理的择时能力。我们从收益择时、波动择时和流动择时三个维度来对中国的私募基金经理的择时能力进行检验。研究发现,私募基金经理具有一定的收益择时和流动择时能力,但是很少有基金经理具有波动择时能力。即一些私募基金经理可以通过预测市场收益和市场的流动性,来相应调整资产组合的市场敞口,但很少有基金经理可以通过预测市场波动来调整基金的市场风险敞口。同时,我们对回归结果进行了Bootstrap分析,结果表明这些显著的择时能力并不是由于运气因素所带来的。最后,我们也对结果进行了稳健性的检验。我们的研究对于了解中国私募基金经理的择时能力具有一定的帮助,同时,有助于加深理解市场的收益、波动性和流动性在资产管理和投资决策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 详情 关于银行从业资格考试《风险管理》教材存在问题的研究报告
    本文介绍了中国银行从业资格考试《风险管理》教材存在问题,一是市场风险和银行账户风险不分的问题;二是在资产分类项下,有交易账户和银行账户的分类是不对的问题。
  • 详情 金融供应链系统:商业银行群态决策下信用风险测度的新模式研究
    本文研究了在金融供应链模式下,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评价机制。通过选取以上 海汽车为核心企业的 89 家关联中小企业数据,运用主成分 logistic 回归方法结合传统银行 信用评价方法建立风险评价组合模型,并比较分析供应链金融模式与传统银行授信模式的中 小企业授信概率之间的差异,为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融资和信用风险评定提供参考。 研究 得出:传统银行授信模式受到财务指标、市场风险、是否关联交易等静态硬性指标的约束, 选择对中小企业实施信贷配给,供应链金融模式下,构建包括交易方式、交易商品的价值、 质物变现能力、交易双方的合作情况等变量, 有效地提升了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和交易中的 谈判地位,有利于降低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
  • 详情 宁波银行2011年报问题研究
    本文针对宁波银行2011年报中仅风险管理部分内容进行分析研究,质疑其年报中对交易业务与非交易业务和市场风险与银行账户利率风险的认识和管理问题,并指出了其年报中存在利率缺口分析的重新定价日问题和利率缺口分析的时段划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