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收账款

  • 详情 数字金融基础设施与普惠金融发展——基于应收账款融资的实证研究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将数字金融与普惠金融列入“五篇大文章”之中。解决应收账款被占用导致的资金周转困难是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从而推动普惠金融发展的关键突破点。 为了降低银行与中小微企业的信息不对称与提升动产可质押性,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搭建了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作为重要的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并通过数字化系统直连进一步推动普惠金融的发展。借助平台应收账款质押与融资数据,本文的实证研究表明,核心企业使用数字化系统直连后:(1)核心企业通过系统直连上传的应收账款数量和金额上升,且新接入的主要是规模小、利润率高、现金流压力大、债务负担重的中小微型供应商企业;(2)中小微企业供应商贷款笔数与贷款金额均显著上升,且贷款利率更低;(3)供应商与核心企业财务指标均显著改善。本文结论表明建设数据中心化的统一平台作为重要的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可以为传统金融难以触及的客户提供金融服务,有力地推动普惠金融的高质量发展。
  • 详情 中国上市公司商业信用调查:2005-2014 ——基于供应链应收账款融资视角
    基于供应链应收账款融资角度对中国上市公司商业信用情况进行调查。 采取定量调查方法分析国内应收账款整体规模、应收账款行业和企业分布、 金融危机前后应收账款变化等,为供应链应收账款融资模式创新提供数据支持。 研究发现占用商业信用的主要是上市公司中的大型企业。上市公司中的中小微企业实际是提供商业信用,其应收账款周转期不断增加,应收账款占总资产的比重不断提高。 金融危机后工业由净占用商业信用转变为净提供商业信用。工业应收账款规模大,应收账款占总资产比重高,应收账款周转期长,大量营运资金被占用。供应链应收账款融资模式创新对中小制造业营运资金回笼有重要意义。
  • 详情 应收账款质押融资业务风险及其控制措施探析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竞争虽日趋激烈,但在对企业授信审查时却过多地关注企业能否提供足值的不动产进行担保,这造成了主要拥有存货和应收账款等动产而不动产很少的中小企业无法在银行获得融资的问题。因此,商业银行开展应收账款质押融资业务既可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也可以为商业银行开拓新的业务领域。但应收账款质押融资业务的信用风险、法律风险和操作风险对商业银行开展此类业务形成了较大制约,可采取信用增级、账户监管、双额度控制、合同文本管理、在线管理等一系列措施来控制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