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质性影响

  • 详情 贷款市场化定价、 企业融资成本与信贷配置效率
    为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 提高利率传导效率, 推动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2019 年 8 月中国人民银行开始推行贷款市场报价利率( Loan Prime Rate, 简称 LPR) 改革。 本文基于 LPR 改革这一准自然实验, 采用连续 DID 等方法探究 LPR 改革对实体经济融资的影响及其机制。 结果表明:第一, LPR 改革显著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第二, LPR 改革提升了信贷配置效率, 高成长性企业贷款可得性显著上升;第三, LPR 改革对不同类型企业的融资成本产生异质性影响, 低风险企业、战略新兴产业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的融资成本下降相对显著;第四, 微观机制结果验证了, LPR 改革不仅通过传统的竞争性机制推动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还会通过利率传导机制与贷款定价机制畅通利率传导过程, 提升中小银行贷款定价能力, 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 详情 高管股权激励的环境治理效应:“名副其实”抑或“虚有其表”——基于我国A股高污染企业的经验证据
    股权激励会影响高管的环保态度,而高管环保态度与动机差异会导致企业不同的环境治理投入选择。文章基于 2009—2020 年我国沪深两市 A 股高污染企业的财务数据,考察了高管股权激励与企业环境治理投入的关系,探讨了高管股权激励影响环境治理投入的作用机制,并进一步分析了外部治理环境的异质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管股权激励会抑制企业转移性环境治理投入,增加其实质性环境治理投入,提高企业环保积极性,该结论在考虑了内生性问题的影响后依然稳健;进一步研究发现,提升运营效率和抑制管理层短视是高管股权激励抑制转移性环境治理投入、增加实质性环境治理投入的重要机制;环境规制、市场竞争、媒体压力和分析师关注等具有调节效应,均能够强化高管股权激励与转移性环境治理投入的负向关系,促进高管股权激励与实质性环境治理投入的正向关系。文章的研究为我国企业治理和运营机制优化以及决策部门环境治理政策的完善提供了决策参考和经验证据。
  • 详情 货币政策与分布式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从微观数据到宏观分析
    长期以来,货币政策与通货膨胀的相互关系一直是主流经济学关注的核心问题。但因不同收入群体的消费结构迥异,不同商品的价格粘性也存在显著差异,传统单一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无法客观反映各收入群体所感知的真实物价水平。本文结合中国家庭微观调查数据与宏观加总数据,创新性地构建了分布式居民消费价格指数(Distributional CPI)。基于该指数,本文提出了货币政策通过消费价格端影响不平等的新机制,并对其进行了量化研究。同时,本文还采用了新近发展的我国货币政策工具变量序列来解决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实证结果表明,不同收入群体的消费者价格指数存在显著差异,且低收入群体的价格指数具有更大的波动性。进一步分析表明,与传统研究所揭示出的加总效应不同,由于消费结构的差异,货币政策对不同收入群体的生活成本造成了异质性影响。特别地,宽松的货币政策会显著增加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成本,而高收入群体受到的影响较弱。本文的政策启示是货币政策在稳增长、保就业之外,还在消费价格端表现出明显的社会福利分配效应。此外,本文构建的分布式消费者价格指数也是Piketty et al.(2018)强调的政府构建并发布分布式国家账户(Distributional National Account)在消费价格端的一个重要延伸。
  • 详情 省际双边信任与资本跨区域流动——基于企业异地并购的视角
    资本跨区域自由流动不仅有助于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还可以助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但区域间的非正式制度障碍长期存在。本文借助异地并购这一典型的资本跨区域流动形式,并利用CESS省际双边信任调查数据,研究了省际双边信任对资本跨区域流动及其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收购方所在地对目标方所在地的信任程度和目标方所在地对收购方所在地的信任程度均能显著提高地区间并购频率及规模,但仅当目标方所在地对收购方所在地信任程度越高时,企业异地并购的长短期绩效才越好。结果表明,不同方向的省际双边信任对并购行为和并购绩效存在异质性影响。机制分析发现,目标方所在地对收购方所在地信任程度越高,收购方在并购中的交易成本越低,体现在聘请中介机构的需求越小、完成并购交易的时间越短、支付的溢价率越低、并购后的管理费用越少。并且,目标方所在地对收购方所在地的信任程度对并购绩效的影响在市场分割程度较高的地区更加显著。最后还发现,与低相互信任模式相比,高相互信任模式地区间的并购频率和规模更大,并购绩效也更好。本文基于中国省际双边信任存在不对称的特点,从非正式制度的视角丰富了资本跨区域流动的相关研究。
  • 详情 货币政策与分布式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从微观数据到宏观分析
    长期以来,货币政策与通货膨胀的相互关系一直是主流经济学关注的核心问题。 但因不同收入群体的消费结构迥异,不同商品的价格粘性也存在显著差异,传统单一 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无法客观反映各收入群体所感知的真实 物价水平。本文结合中国家庭微观调查数据与宏观加总数据,创新性地构建了分布式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Distributional CPI)。基于该指数,本文提出了货币政策通过消费 价格端影响不平等的新机制,并对其进行了量化研究。同时,本文还采用了新近发展 的我国货币政策工具变量序列来解决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实证结果表明,不同收 入群体的消费者价格指数存在显著差异,且低收入群体的价格指数具有更大的波动性。 进一步分析表明,与传统研究所揭示出的加总效应不同,由于消费结构的差异,货币 政策对不同收入群体的生活成本造成了异质性影响。特别地,宽松的货币政策会显著 增加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成本,而高收入群体受到的影响较弱。本文的政策启示是货币 政策在稳增长、保就业之外,还在消费价格端表现出明显的社会福利分配效应。此外, 本文构建的分布式消费者价格指数也是 Piketty et al.(2018)强调的政府构建并发布分 布式国家账户(Distributional National Account)在消费价格端的一个重要延伸。
  • 详情 货币政策调整对企业投资的微观效应
    货币政策将显著改变企业外部环境,进而对企业的经营活动,特别是投资行为产生重大影响。本文采用我国上市公司2001-2011年相关数据,验证了两次紧缩性货币政策下不同企业所受到的冲击。研究发现:紧缩性货币政策对公司过度投资存在异质性的影响,其显著抑制了小规模、弱担保能力公司的过度投资;但并未发现国有化程度低的公司过度投资受到抑制的证据。该研究深化了关于企业过度投资的理论,进一步扩展了对货币政策微观传导机制的认识。
  • 详情 紧缩性货币政策抑制了谁?——基于企业过度投资的 DID 研究
    货币政策将显著改变企业外部环境,进而对企业的经营活动特别是投资行为产生重 大影响。本文采用我国上市公司 2001-2007 年的相关数据, 验证了紧缩性货币政策下不同企 业所受到的冲击。 笔者发现紧缩货币政策对公司过度投资存在异质性的影响: 紧缩货币政策 显著抑制了小规模、担保能力弱的公司的过度投资;却未发现国有化比率低的公司过度投资 受到抑制的证据,对民营企业的融资 “歧视”并不存在。该研究深化了关于企业过度投资 的理论,进一步扩展了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认识。
  • 详情 紧缩性货币政策抑制了谁?
    货币政策的变化将显著改变企业外部环境,从而对企业的经营活动特别是投资行为产生重大影响。本文采用我国上市公司2001-2007年的相关数据,实证验证了紧缩货币政策下不同企业所受到的冲击。笔者发现紧缩货币政策对公司过度投资存在异质性的影响:紧缩货币政策显著抑制了小规模、担保能力弱的公司的过度投资;却未发现国有化比率低的公司过度投资受到抑制的证据。该研究深化了关于企业过度投资的理论,进一步扩展了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