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质性

  • 详情 普惠金融会怎样影响环境污染
    普惠金融对国家发展至关重要。本文采用2011-2017年中国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和国家统计局省级面板数据,研究数字金融的发展对环境污染的影响、作用机制与地域异质性。首先,通过基础回归分析发现普惠金融对环境污染具有显著的削减效应。其次,引入居民生活消费水平作为中介变量进行机制分析,结果表明虽然普惠金融对居民生活水平提升起促进作用,但是由于生活水平对环境污染的正向中介效应,仍会造成污染加剧。然后异质性分析发现对于东部沿海地区与西部边远地区,普惠金融对环境污染具有显著负向影响。最后进行总结,填补普惠金融领域的研究空白,为政府在提升经济效率的同时协同生态环境提供启示与建议。
  • 详情 债务结构优化与企业创新——基于企业债券融资视角的研究
    本文在我国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现实背景下,从债券融资的视角,探讨债务结构优化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债券融资与企业创新之间显著正相关,表明债券融资优化企业债务结构、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积极作用占据主导地位。进一步研究表明:(1)债券融资能够通过降低整体债务融资成本并延长整体债务期限促进企业创新;(2)债券融资对于银行贷款存在溢出效应,即企业通过债券融资,还能降低银行贷款利率、延长银行贷款期限,进而促进企业创新;(3)产品市场竞争和代理问题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债券融资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4)不同类型的债券对企业创新能力的作用存在异质性,债券发行的便利性是其影响企业创新的一个重要因素。
  • 详情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
    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顺周期特征加剧金融系统的不稳定,受到学界和业 界的广泛关注, 监管机构逐步要求银行采取前瞻性的计提策略以应对贷款损失准备的顺 周期特征,经济发展越来越受到宏观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影响,银行是否考虑当前经济政 策不确定性,对贷款损失准备进行前瞻性计提? 本文选取 2004—2017 年中国 126 家商业 银行数据,研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影响。 实证分析发现,经济 政策不确定性与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显著正相关,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越大,贷款损失准备计 提越多,在考虑地级市领导人更替、银行高管更替、宏观经济层面遗漏变量,以及使用工具 变量的内生性分析后,结果保持稳健。 异质性分析发现,这一效应在上市银行、外资持股比 例较高、中小银行中表现更为明显。 从银行风险管理角度的机制分析发现,不良贷款越多、 风险储备越少的银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增加时,计提的贷款损失准备越多,说明风险预 防动机是其主要目的。 进一步的分析发现,银行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较高时增加计提,有 助于稳定银行收益、降低银行破产风险。 本文的研究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视角,为中国 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理论和实践提供了新的解释。
  • 详情 省际双边信任与资本跨区域流动——基于企业异地并购的视角
    资本跨区域自由流动不仅有助于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还可以助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但区域间的非正式制度障碍长期存在。本文借助异地并购这一典型的资本跨区域流动形式,并利用CESS省际双边信任调查数据,研究了省际双边信任对资本跨区域流动及其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收购方所在地对目标方所在地的信任程度和目标方所在地对收购方所在地的信任程度均能显著提高地区间并购频率及规模,但仅当目标方所在地对收购方所在地信任程度越高时,企业异地并购的长短期绩效才越好。结果表明,不同方向的省际双边信任对并购行为和并购绩效存在异质性影响。机制分析发现,目标方所在地对收购方所在地信任程度越高,收购方在并购中的交易成本越低,体现在聘请中介机构的需求越小、完成并购交易的时间越短、支付的溢价率越低、并购后的管理费用越少。并且,目标方所在地对收购方所在地的信任程度对并购绩效的影响在市场分割程度较高的地区更加显著。最后还发现,与低相互信任模式相比,高相互信任模式地区间的并购频率和规模更大,并购绩效也更好。本文基于中国省际双边信任存在不对称的特点,从非正式制度的视角丰富了资本跨区域流动的相关研究。
  • 详情 担保物权制度改革对企业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研究
    探究法律制度变化对企业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对中国金融市场发展以及《民法典》的完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此运用双重差分法系统地考察担保物权制度改革对企业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担保物权制度改革通过减小企业的融资约束显著降低了股价崩盘风险。进一步通过三重差分法进行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在法律制度环境较好、市场化进程较快、政府关系程度较强的地区,担保物权制度改革降低企业股价崩盘风险的作用相对更大。因此,法律制定者在进一步完善担保物权制度时,应当针对不同企业采取差别化措施,从而促进金融市场良性发展。
  • 详情 绿色债券增进绿色技术创新研究
    发展绿色金融旨在促进企业生产方式低碳转型,尤其支持企业开展绿色创新。本文以绿色债券为例,利用双重差分模型研究了绿色金融对企业绿色创新的支持效应。研究发现,发行绿色债券显著提升了企业绿色创新能力,这主要体现在绿色发明专利和绿色实用新型专利两个方面,其中发行绿色债券对绿色发明专利的促进作用具有更好的动态持续性。异质性检验发现,国有企业、非重污染企业、无第三方认证企业、专利密集型企业在发行绿色债券后绿色创新表现更加积极。进一步分析发现,发行绿色债券对企业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源于资源效应和监督效应两个机制。本文最直接的政策含义是,为企业实现环境保护与竞争力提升的“双赢”和加快发展绿色金融促进企业绿色创新进而更好地实现绿色经济发展提供了有益的理论借鉴。
  • 详情 期权激励与企业并购行为
    本文以2006年至2015年我国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期权激励对企业并购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授予高管的期权激励显著提升了企业发起并购的可能性和并购规模,缓解代理问题和提升风险承担是期权激励影响企业并购行为的潜在机制。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高管特征差异对期权激励效果具有重要影响,期权激励对企业并购的影响在管理者年龄较高、管理者任期较长以及管理者相对薪酬水平较低的企业中更加明显;同时,企业产权性质也会影响期权激励的效果,期权激励对企业并购行为的影响在非国有企业中更加突出。进一步,本文还发现期权激励提升了企业并购的财务业绩,实现了高管的股票期权回报。本文的研究丰富和拓展了期权激励影响企业并购活动的相关研究,对制定合理的激励机制以及理解企业并购行为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 详情 链上数据增长与公司基本面、股票回报的关联
    本文利用2015-2021年的公司层面数据,将链上数据与公司基本面以及资产估值联系在一起。这是一项开创性的、大样本的研究。我们发现,季度同比的区块链数据增长(BDG)包含了公司价值信息,能够预测公司资产增长、销售增长、ROA、标准化意外盈利(SUE)以及专利创新产出。BDG也可以预测股价回报,尤其是在未来盈余公告发布的时间段。基于此构建的BDG多空组合能产生年化10.56%的回报。BDG的预测能力是稳健的,在考虑了行业、地区以及其他短期预测因子之后;BDG的预测能力在国际样本中同样能展现出来。本文进一步讨论了背后的经济机制(例如,持续信息披露以及信息不对称的减少)。异质性分析显示,信息不对称更高、披露质量更低、行业竞争更强、公众信任更低的公司,能从区块链以及链上数据增长中获得更多的收益,主要体现在公司运作和融资方面。
  • 详情 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能治愈僵尸企业吗?
    妥善处置僵尸企业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本文基于 2009-2018 年沪深两市 A 股非金融上 市公司数据,探究了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对僵尸企业复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对 僵尸企业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在考虑了内生性等问题后,结论依旧稳健;创新绩效在这一关系中发挥了 部分中介作用,即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增加了企业创新绩效,进而提高了治愈僵尸企业的概率。进一步地 分析表明,上述影响在不同类型企业中表现出异质性,对于技术密集型企业和非国有企业,高管薪酬业绩 敏感性对僵尸企业的治疗效果更加明显。本文的结果为从公司内部治理角度处置僵尸企业提供了重要的理 论依据。
  • 详情 绿色债券增进绿色技术创新研究
    发展绿色金融旨在促进企业生产方式低碳转型,尤其支持企业开展绿色创新。本文以 绿色债券为例,利用双重差分模型研究了绿色金融对企业绿色创新的支持效应。研究发现, 发行绿色债券显著提升了企业绿色创新能力,这主要体现在绿色发明专利和绿色实用新型专 利两个方面,其中发行绿色债券对绿色发明专利的促进作用具有更好的动态持续性。异质性 检验发现,国有企业、非重污染企业、无第三方认证企业、专利密集型企业在发行绿色债券 后绿色创新表现更加积极。进一步分析发现,发行绿色债券对企业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源于 资源效应和监督效应两个机制。本文最直接的政策含义是,为企业实现环境保护与竞争力提 升的“双赢”和加快发展绿色金融促进企业绿色创新进而更好地实现绿色经济发展提供了有 益的理论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