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决策

  • 详情 中国企业逆向跨国并购整合过程的质性元分析研究
    逆向跨国并购通常指新兴经济体企业通过并购发达国家企业以获取战略性资源的国际化经营行为。新兴经济体企业在逆向跨国并购中如何根据不同情境特征选择相应的整合战略以应对合法化要求呢?论文基于中国企业逆向跨国并购的25篇初始案例研究,使用质性元分析法,通过摘录、编码、归类过程,系统地分析了"制度—资源"二元交互驱动的战略决策情境与中国企业逆向并购整合过程的匹配关系,进一步探讨不同利益相关者响应行为及其背后的作用机制,进而构建了一个整合的C-B-D(Context-Behavior-Decision)分析框架。研究发现,中国企业逆向并购整合模式有4种,分别是"无为而治"型、"轻触"型、"支持性合作伙伴"型和"重触"型。不同利益相关者通过四类不同的组织身份管理、资源整合、社会网络、制度/文化应对机制决定了不同的并购整合模式选择。研究结论对推动中国企业逆向跨国并购整合过程的学术研究和管理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 详情 外资银行与中资银行的战略合作决策研究
    允许外资银行以少数股权形式与中资银行战略合作是中国银行业开放和中资银行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 在此 背景下,本文首先建立两本地银行间的信贷市场竞争模型,以此为基础,本文再考虑外来银行与本地银行之一战略 合作以及未来控股本地引资银行的可能性, 然后通过构建控股决策的实物期权模型和少数股权合作决策模型, 研究 了外来银行与引资银行合作决策的交互行为。研究结果表明: (1)除了本地信贷市场规模及其高速增长是吸引外来 银行与引资银行合作的原因之外, 未来控股引资银行的可能性将是吸引外来银行与本地银行合作的更重要原因; (2) 如果外来银行不与本地银行战略合作而是在将来与已参与战略合作的外来银行竞争控股引资银行, 那么他将在竞争 中失去机会; (3)如果外来银行与引资银行战略合作、付出努力开展新业务降低贷款客户交易成本,则现有少数股 权合作机制下难以有效激励外来银行贡献自己的努力水平, 而未来控股的可能性更削弱了外来银行贡献努力水平的 积极性,这既不利于引资银行也不利于整个本地信贷市场; (4)为了改变不利局面,引资银行应在少数股权合作机 制中加入 “如果外来银行在战略合作中努力水平没有达到一定标准, 将来将只能恶意收购引资银行” 的新约束条件。 新约束条件改变了不利的情况,同时,相对于高约束指标,低约束指标更能促使外资银行在低股权比例上贡献高努 力水平,更能提高引资银行所得新增净价值和整个合作银行价值。
  • 详情 应计作用与应计模型——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视角
    现有研究忽略了企业的战略决策以及会计准则对于应计行为的重要影响,因此,现有的应计模型是比较粗糙的,但经理人会计选择动机的测试和分析强烈依赖于应计模型的估计效力。本文的结果表明,经营决策的变化和经营的结果直接决定了应计的演进,企业生命周期是企业战略、竞争环境和企业经营的结果,对于应计的决定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企业基本面的变化,会计准则的适用都会造成应计的正常波动,这些都不是管理者机会主义行为所造成的,对于应计变化的来源,在以前的应计实证研究中没有被充分认识。企业的应计特征远比现有模型反映的丰富和复杂,加入生命周期的影响因素,显著提高了现有的应计模型的估计效力。
  • 详情 产品市场竞争、股权融资约束与财务激进行为
    财务杠杆偏高是导致企业破产的重要因素,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企业执迷不悟地奉行激进的财务政策?或者说企业采用激进的财务政策的成因?以及是如何权衡的?本文整合产品市场竞争和外部股权融资约束,建立多期模型,并且结合案例分析,站在公司发展战略决策角度阐述激进的财务政策在当时时点的必然性与合理性。模型的整个推导集中于考虑管理层在什么状态下会选择激进的融资方式,并且证明了在产品生命周期短更新换代快以及规模效应明显的情况下,如果受到融资约束,企业只能将保持足额投资放在第一位而在某种程度上舍弃资本结构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