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泡沫

  • 详情 异质信念、通货幻觉和我国房地产价格泡沫
    房地产基本价值是由其未来的现金流(即租金)和贴现率决定的,异质信念与通胀幻觉分别从 投资者对房地产未来现金流分布的信念差异和对贴现率的估计偏差两方面解释了房地产价格泡沫的形成机制。 本文基于1994—2010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季度数据,利用时变现值模型估计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基本价值进而给出 房地产价格泡沫,并检验中国房地产价格泡沫的形成机制。研究发现,异质信念和通胀幻觉都勾勒出了中国房 地产价格泡沫形成的画面,但相对于通胀幻觉,异质信念是中国房地产价格泡沫形成的主导因素。
  • 详情 异质信念、通货幻觉和我国房地产价格泡沫
    房地产基本价值是由其未来的现金流(即租金)和贴现率决定的,异质信念与通胀幻觉分别从投资者对房地产未来现金流分布的信念差异和对贴现率的估计偏差两方面解释了房地产价格泡沫的形成机制。本文基于1994—2010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季度数据,利用时变现值模型估计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基本价值进而给出房地产价格泡沫,并检验中国房地产价格泡沫的形成机制。研究发现,异质信念和通胀幻觉都勾勒出了中国房地产价格泡沫形成的画面,但相对于通胀幻觉,异质信念是中国房地产价格泡沫形成的主导因素。
  • 详情 房地产泡沫:基于购-租无套利条件的模型分析
    本文构建了一个基于购-租无套利条件下租房和买房的动态优化模型,并据此推出 了一个新的计算合理购-租比的理论公式。 该公式为我们从购-租比的视角评价房地产价格是 否存在泡沫提供了一个判断的标准,与此同时, 它也可以被用来分析无风险利率、贷款利率、 房屋的保有成本、通货膨胀率、首付比例等诸因素变量对购-租比的影响。作为对该模型的 一个初步应用,我们调查了北京和天津房屋出售和出租的 1774 对样本,并通过小区平均得 到可比的购-租样本,最终,我们的研究显示北京和天津的房价可能分别被高估了 27.5%和 8.3%。
  • 详情 对冲基金监管与次贷危机
    美国对于金融业的放松管制培育了过度的自由市场环境,推动次级贷款和抵押贷款支持证券蓬勃发展。对市场监管的放任主义导致了市场过度,允许市场参与者疯狂、轻率地投资于那些“创新、未经考验和无管制的产品”。对冲基金主要是为了迎合机构投资者与高净值个人而被组建起来的有限合伙或类似实体,不需要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登记并不需提供定期报告。在美国对金融市场放松管制期间,不受监管的对冲基金行业得到蓬勃发展,成为了金融领域的一个主要部分。对冲基金行业通过杠杆作用,操控大量的资产,积极地投资于外国的担保债务凭证(CDO)和源于房地产泡沫的信用违约互换,其激进的投资策略使次级贷款和证券化恶化。
  • 详情 商业银行在房地产泡沫凝聚阶段的信贷策略研究
    房地产价格在近年来经历了快速上涨,并且近期有加速之势。本文通过对绝对价格、房价收入比和房价租金比等指标分析得出目前房地产泡沫已处于凝聚阶段的结论。为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增长,央行释放了过于充沛的流动性,这在未来必将引起通货膨胀,而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渐减弱直至消失,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减缓也成为大概率事件。在这种背景下,房地产泡沫虽不会立即破裂,但所凝聚的中长期风险已不容忽视。商业银行应该从自身的资金安全角度出发,制定审慎稳健的信贷政策。
  • 详情 如何早期实时识别资产价格泡沫? —一种简单易行的创新方法
    资产价格泡沫是目前各国央行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经济学界至今尚不能提供一种实时可信地识别泡沫的方法。目前中国的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剧烈动荡,泡沫越来越成为引起全社会焦虑的主要问题之一。然而对于中国现阶段是否存在资产泡沫(尤其是房地产泡沫)这一问题却众说纷纭。如果不能早期实时地识别泡沫,央行在制定应对泡沫的政策方面就不可能有实质性进展。与西方各种泡沫理论和方法不同,本文提出了明确的现实性的泡沫定义,通过对资产的不同类型需求的分析,论述了泡沫现象的本质及其产生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种简单的、早期的、没有虚假信号和漏测误差的实时识别泡沫的方法,并且用经验研究对该方法进行了初步的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