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

  • 详情 环境行政处罚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 -基于交错双重差分模型分析
    环境行政处罚作为环境规制的核心手段,在促进企业绿色创新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深入探究其影响机制及异质性效应是优化环境政策设计的重要议题。本研究以2010—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结合网络爬虫技术获取的环境行政处罚数据,运用Staggered DID(交错双重差分模型)与双变量Tobit模型,分析了政府环境处罚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机制和异质性作用。研究发现,政府绿色行政处罚对企业绿色创新具有正向积极作用:一方面,绿色发明型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的申请数量与质量得到提升;另一方面,该效应在控制企业异质性与动态趋势后依然稳健。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表明,相较于大型企业,小型企业在行政处罚后展现出更为敏感的绿色创新响应,尤其是实用新型专利的增长表现更为显著;此外,制造业企业的绿色创新提升幅度显著高于非制造业企业。在中介机制方面,分析发现环境行政处罚主要通过改善企业信息披露透明度和缓解融资约束,间接驱动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更为重要的是,本文发现PM2. 5污染与行政处罚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凸显了区域环境治理与宏观创新战略协同的重要性。基于研究发现,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一是优化环境规制工具的差异化设计,二是构建动态信用评级体系,三是加强政策协同。这些研究结论为提升环境规制的精准性、激发企业的绿色转型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和实证支持。
  • 详情 中国城市产业智能化空间关联网络及其驱动机制
    把握新技术革命发展机遇,推动产业智能化升级,对于新形势下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基于 2003—2019 年中国 283 个地级市数据和网络爬虫获得的企业微观数据构建城市产业智能化指数,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考察产业智能化的空间关联网络特征;此外,运用机器学习中的极限梯度提升树算法(XGBoost)识别出产业智能化的核心驱动因素,在此基础上借助加权指数随机图模型(ERGM)探析产业智能化空间关联网络驱动机制。研究发现:(1)样本期间产业智能化空间关联强度不断提高,但整体处于较低水平,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大部分城市位于网络边缘位置,主要依靠城市群或中心城市对周边城市产业智能化产生辐射带动作用。(2)XGBoost 算法测算结果表明,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和对外开放是产业智能化的核心影响因素,累积贡献率高达 92.72%。(3)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和对外开放有利于加强城市间的产业智能化合作。异质性分析发现,产业结构升级主要推动外围城市、高产业智能化水平城市形成紧密的产业智能化空间关联,而技术创新和对外开放对其驱动作用有限。据此,文章提出了推动产业智能化空间协调发展的相应政策建议。
  • 详情 黄河流域高耗能产业集聚加剧还是改善环境污染?
    推动高耗能产业集聚的绿色发展,是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关键之一。基于黄河流域9省区2005-2020年的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高耗能产业集聚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黄河流域高耗能产业集聚显著加剧了环境污染,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这一结论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高耗能产业集聚加剧了黄河流域的能源消耗,不利于产业结构升级且技术创新效应不明显,因此高耗能产业集聚对环境质量的负外部性影响更加突出。异质性分析发现,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以及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这三类产业集聚对环境污染的加剧作用最为显著。本文为黄河流域高耗能产业集聚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研究提供理论分析和实证证据,并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 详情 中国金融体系的助长机制:一个新的企业财务危机成因?
    企业为什么陷入财务危机?以外部政策环境冲击为代表的外部危机成因和以高管过度自信为代表的内部危机成因已被揭示,信贷能力不足的金融体系的重大影响被忽视。本文基于一家未受调控政策直接影响、内部财务管理稳健的优质上市公司陷入财务危机的典型案例,探究中国金融体系在其财务危机过程中的活动和影响。研究发现:中国金融体系的助长机制也是企业陷入财务危机的重要外因;金融机构会通过助力企业加速扩张、恶化企业危机程度、加速企业危机过程三种机制加剧、加速企业的财务危机。对我国金融体系危机助长机制的有效抑制举措是提高金融体系的信贷能力,尤其是对不同还款能力企业的精细化风险评估技术,这是深化金融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金融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
  • 详情 知识产权与多层次资本市场的融合
    科技创新是国家创新发展战略的内在驱动力,知识产权是国家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科技创新引领,科技创新需要金融资本的催化,资本市场对于促进科技创新与金融资本的融合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比较系统地阐述了知识产权与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融合历程。首先解释了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内涵,然后梳理了知识产权资本化的政策指引,接下来介绍了常用的知识产权金融工具与举措,最后阐述了知识产权与多层次资本市场融合的情况。回顾我国十余年来知识产权与资本市场融合的实践历程,进行经验总结,能够为各市场主体提供有益借鉴。
  • 详情 风险资本投资是否损害了母公司的技术创新
    通过构建古诺模型和斯蒂尔伯格模型两种框架并将设立风险投资的创新成功概率沿吸收能力和行业竞争程度内生化,本文对经典公司风险投资行为模型进行了拓展,藉此研究了风险资本投资与母公司创新的关系及母公司和行业异质性对这种关系的调节机制,并基于 2005-2017 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数据,运用―匹配法和倍差估计量‖技术及工具变量法等对模型结论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1)通过组织替代和战略竞争的双重效应,中国企业从事风险投资显著提高了自身的创新水平,在创立风险投资后专利申请和创新效率均有相对于非无风险投资企业更为明显的提升;(2)不同吸收能力的企业设立风险投资具有不同的创新效应,自身吸收能力越大的企业,新创企业的知识创造对其基础研究越有价值,设立风险投资的组织替代效应越大,创新的提升作用越明显;行业竞争水平也有与吸收能力相同的调节作用,高竞争行业的企业设立风险投资对竞争对手创新空间的挤压效果更明显,战略竞争效应更显著,与低竞争行业的企业设立风险投资无任何创新效果不同,高竞争行业企业设立风险投资后其专利申请和创新效率均有明显提高;(3)大企业设立风险投资具有更高的创新效应。本文还就如何提高风险资本投资的创新效应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 详情 绿色债券增进绿色技术创新研究
    发展绿色金融旨在促进企业生产方式低碳转型,尤其支持企业开展绿色创新。本文以绿色债券为例,利用双重差分模型研究了绿色金融对企业绿色创新的支持效应。研究发现,发行绿色债券显著提升了企业绿色创新能力,这主要体现在绿色发明专利和绿色实用新型专利两个方面,其中发行绿色债券对绿色发明专利的促进作用具有更好的动态持续性。异质性检验发现,国有企业、非重污染企业、无第三方认证企业、专利密集型企业在发行绿色债券后绿色创新表现更加积极。进一步分析发现,发行绿色债券对企业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源于资源效应和监督效应两个机制。本文最直接的政策含义是,为企业实现环境保护与竞争力提升的“双赢”和加快发展绿色金融促进企业绿色创新进而更好地实现绿色经济发展提供了有益的理论借鉴。
  • 详情 多重网络嵌入下企业技术创新影响机制研究——基于资金流和知识流网络视角
    基于社会网络理论,从资金支持和技术知识角度构建资金流和知识流网络,并进行多重网络解耦研究。利用我国创业板 2010-2019 年科技型上市公司的资金来源数据及专利数据,构建以科技金融网络代表企业所处的资金流网络,以知识网络代表企业所处的知识流网络,将企业技术创新嵌入在科技金融网络与知识网络的多重网络结构中,探讨企业科技金融网络与知识网络的关系特征和结构特征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并分析科技金融网络联系强度和知识网络联系强度,分别对科技金融网络、知识网络结构特征与企业技术创新间关系的调节作用。实证结果表明,科技金融网络联系强度和中心度对企业技术创新均具 有正向影响,知识网络联系强度和中心度均对企业技术创新呈倒 U 型影响;科技金融网络联系强度对科技金融网络中心度与企业技术创新间正相关关系的调节作用不显著,但正向调节知识网络中心度与企业技术创新间的倒 U 型关系;知识网络联系强度负向调节科技金融网络中心度与企业技术创新的正相关关系,正向调节知识网络中心度与企业技术创新的倒 U 型关系。
  • 详情 绿色债券增进绿色技术创新研究
    发展绿色金融旨在促进企业生产方式低碳转型,尤其支持企业开展绿色创新。本文以 绿色债券为例,利用双重差分模型研究了绿色金融对企业绿色创新的支持效应。研究发现, 发行绿色债券显著提升了企业绿色创新能力,这主要体现在绿色发明专利和绿色实用新型专 利两个方面,其中发行绿色债券对绿色发明专利的促进作用具有更好的动态持续性。异质性 检验发现,国有企业、非重污染企业、无第三方认证企业、专利密集型企业在发行绿色债券 后绿色创新表现更加积极。进一步分析发现,发行绿色债券对企业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源于 资源效应和监督效应两个机制。本文最直接的政策含义是,为企业实现环境保护与竞争力提 升的“双赢”和加快发展绿色金融促进企业绿色创新进而更好地实现绿色经济发展提供了有 益的理论借鉴。
  • 详情 技术并购和自主研发的创新绩效
    公司在创新策略上面临着内部自主研发和外部技术并购的抉择问题。并 购方企业的自主研发受到知识瓶颈及技术资源限制,技术并购作为外部技术的获 取手段具有技术更迭风险低而成本高的特点。基于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并购数据 实证研究显示:公司通过技术并购或自主研发均能提升公司的创新绩效。并购方 的创新效率有利于并购的绩效提升。与已有研究不同的是,并购方在加大自身创 新效率的调节机制下,产生创新的虹吸作用,分别在短期内抵减自主研发、长期 内降低技术并购对并购创新绩效的积极作用。在考虑并购双方技术重叠条件下, 技术重叠虽然短期内产生技术协同效应,激励并购方自主研发创新绩效;但是技 术重叠长期情况下的知识同质性降低创新绩效;在技术重叠调节作用下,创新效 率的交互作用抵减自主研发的创新效应。因此企业在通过技术并购谋求创新突破 时,更应关注自身的创新效率和双方的技术差异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