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效率

  • 详情 融资约束抑制技术效率提升吗?公司微观层面的视角
    本文利用Wang(2010)提出的固定效应随机前沿模型,针对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2004-2009年面板数据研究融资约束对其技术效率的影响,从而在公司微观层面为技术效率以及融资约束领域的研究提供新的经验证据。采用传统指标(公司规模、杠杆率和公司年龄)以及依据投资-现金流敏感性模型估计的融资约束变量进行分析,本文发现融资约束对于公司技术效率的提高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利用短期融资券推出作为自然实验解决内生性问题,得出了相同的结论。此外,与国有上市公司相比,融资约束的缓解对于民营上市公司技术效率的提升起到更大程度的促进作用。因此,应当着力完善信贷市场机制,缓解公司融资约束程度,为促进生产率的提高奠定基础。
  • 详情 我国信托业效率测度及动态变化的实证研究
    2008 年是银监会颁布实施信托“新政”后的第一年,也是信托公司面临金融危 机影响考验的一年。基于此,本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重点分析了我国37 家信 托公司2008 年的经营效率,实证结果显示我国信托公司技术效率普遍较低,均值仅为0.507, 主要是受累于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低下。同时,本文运用Malmuiqst 生产率指数对我国 信托业2004-2008 年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变化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信托业全要素 生产率有了较为可观的改善,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来自于技术变化(1.477),技术效率 变化的贡献较小(1.02)。
  • 详情 R&D投资、内源融资、技术效率—基于2001-2005年沪深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本文运用多元回归模型、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分别检验2001-2005年沪深上市公司的R&D投资决策与内源融资、技术效率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公司现金持有量对R&D投资具有显著的解释力, 但盈利能力强公司并没有进行更多的R&D投资。在进一步引进托宾Q控制变量, 从而控制了现金流作为未来投资机会指示器的作用后,发现现金持有量和R&D投资机会的交乘项与R&D投资具有负相关关系,体现了融资约束公司R&D投资决策中现金持有的对冲效应。同时,研究证明R&D投资显著提高了公司技术效率,这种R&D投资的影响力在滞后二年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本文研究结果为中国金融市场的不完全性提供了证据,从一个侧面充分体现出了转轨经济环境下中国上市公司R&D投资决策内源融资约束的特点,不仅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转轨经济环境下公司R&D投资决策相关经验研究文献, 而且有助于合理判断和考察R&D投资决策技术效率业绩, 指导公司建立具有内在一致性的R&D投融资战略。
  • 详情 我国商业银行效率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
    本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通过选择合理的投入产出指标,对我国商业银行效率进行测度。分析了各商业银行的成本效率、技术效率、配置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并结合规模报酬判断定理对样本银行的规模报酬情况进行确定。结果表明,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平均成本效率明显高于四大国有银行,进一步分析发现,银行成本无效主要来源于银行配置无效,银行技术无效主要来源于银行规模无效。最后本文将测算的银行成本效率值作为因变量,将可能影响银行效率的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发现产权结构、不良资产率、资本充足率等因素为银行效率的显著性影响因素,从而进一步提出提高我国银行效率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