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数基金

  • 详情 Evaluating Index Funds Performance in China
    自1999年我国首批指数基金出现以来,我国的指数基金开始稳步发展。本文以我 国的指数基金为对象,对我国指数化投资的绩效展开研究。通过对跟踪误差进行分析,从总 体上反映出,样本指数基金的跟踪误差表现尚可。进而对跟踪误差方差进行分解,发现样本 指数基金的风险结构符合有关指数化投资的金融理论。虽然,样本基金中华安MSCI中国 A股表现异常,但可以认为整体上我国的指数基金运行良好。
  • 详情 中国股市二级市场交易基金收益与交易成本的关系研究
    本文以中国二级市场上交易的封闭式基金、交易所开放式指数基金(ETF)、和上市型开放式基金(LOF)为例,借助微观市场结构的模型,分析基金自身的交易成本和收益之间的关系。本文证明2006年7月的基金改制事件提高了基金市场有效性。具体表现在这些基金的交易成本与相应时段内代表公司经营能力的累积净值和市场回报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与经典金融理论不同的是,我国二级市场交易基金(主要是封闭式基金)的交易成本和业绩波动率呈负相关的关系。本文认为这说明在我国封闭式基金市场存在“炒作”现象。最后,本文基于实证结果给出了一些政策上的建议。
  • 详情 实施QFII后发展中国股指期货的对策建议
    股指期货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型投资工具,具有价格发现、规避风险、投机、套利等功能,能够有效完善证券市场的功能与机制。尽管受到1987年美国股市崩溃的影响而陷于为期近两年的停滞阶段,但90年代以来,随着网络革命的兴起和全球资本市场一体化以及机构投资者的崛起,股指期货已经成为全球金融衍生品市场中最具活力的组成部分,在国际金融市场中的地位与作用越来越重要。随着中国证券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机构投资者的成长以及实施QFII之后,对通过股指期货等金融创新工具来推动市场深化的要求日益迫切。本文考察了推出中国股指期货的现实需求、分析了股指期货对现货市场的影响及其与国际股灾的关系,最后提出了目前发展中国股指期货的对策建议。
  • 详情 ETFs:中国证券市场的下一个创新
    交易所交易基金ETFs,作为交易所交易的开放式指数基金,它结合了封闭式与开放式基金的优点,因此具有交易成本低、交易方式灵活、流通性强、高透明性和便于市场监管的特点,1993年在美国成功推出后,成为近年来国际上增长最快的金融创新产品,同时也成为中国证券市场创新的焦点。本文主要介绍了中国发展ETFs所具有的条件、主要障碍以及一些尝试。
  • 详情 论我国开放式基金管理业务创新
    本文在分析不同种类投资基金具有的风险收益特征基础上,分别研究了保险资金、社保资金、企业年金、工商企业和中小投资者的不同风险收益偏好,为我国开放式基金产品创新指明了方向,并认为我国应该大力发展储蓄替代型基金产品、指数基金、LOF、ETFs、高科技行业基金、蓝筹股基金和债券基金。接着作者从流动性管理计划、资产匹配管理和负债管理等三个方面讨论了我国开放式基金流动性管理创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