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标计算

  • 详情 交易效率、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
    本文在Yang(1999、2000)、李敬(2007、2008)的基础上,对新兴古典经济学投资-储蓄模型进行了改进,得出了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促进作用、金融发展差异导致经济发展差异的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本文利用2001-2007年的面板数据证明了金融发展水平的内生机制,商品、信息、金融市场的交易效率和教育水平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将导致金融发展水平分别提高0.089525、0.035013、0.710387和1.128221个百分点;金融发展通过交易效率等因素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存在着区域性的差异;利用1998-2007年的金融发展水平、经济增长指标计算除了省际、区域基尼和泰尔系数,并对两个指标进行回归,得出了金融发展差异是经济增长差异的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的结论,最后,本文指出了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 详情 股权分置对中国资本市场实证研究的影响及模型修正
    流通股和非流通股并存的特殊股权制度影响到中国上市公司股价和股数科学合理的确定,进而影响到几乎所有的中国股票市场实证研究结果。股权分置改革全部完成之后,涉及股改前数据的所有实证研究和数据库建设也都不能忽视改革前后的股数和股价的不可比问题。现有的基于股权分置改革的指标修正方法五花八门,也缺少合理的经济逻辑和数据支持。本文证明忽视股权分置现实,或者不适当的修正都将导致偏颇的结论,进而提出了一个通用的修正方法,即每股非流通股的价格相当于每股流通股的一个百分比。然后用实际数据对这个百分比的表达式进行了估计,从而对股权分置条件下价格模型与回报率模型进行了修正。结果显示,经过修正后的模型估计优于未修正的模型。在此基础上,我们研究了现在的全流通改革是否公平地补偿了流通股股东。结果显示,对于非流通股比率较小的公司,补偿是公平的,但对于非流通股比率较高的公司,还是存在着大的非流通股股东剥削流通股股东的现象。
  • 详情 股权分置对中国资本市场实证研究的影响及模型修正
    流通股和非流通股并存的特殊股权制度影响到中国上市公司股价和股数科学合理的确定,进而影响到几乎所有的中国股票市场实证研究结果。股权分置改革全部完成之后,涉及股改前数据的所有实证研究和数据库建设也都不能忽视改革前后的股数和股价的不可比问题。现有的基于股权分置改革的指标修正方法五花八门,也缺少合理的经济逻辑和数据支持。本文证明忽视股权分置现实,或者不适当的修正都将导致偏颇的结论,进而提出了一个通用的修正方法,即每股非流通股的价格相当于每股流通股的一个百分比。然后用实际数据对这个百分比的表达式进行了估计,从而对股权分置条件下价格模型与回报率模型进行了修正。结果显示,经过修正后的模型估计优于未修正的模型。在此基础上,我们研究了现在的全流通改革是否公平地补偿了流通股股东。结果显示,对于非流通股比率较小的公司,补偿是公平的,但对于非流通股比率较高的公司,还是存在着大的非流通股股东剥削流通股股东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