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松管制

  • 详情 投资限制、金融摩擦与外部失衡
    外部失衡的实质是地区间的资本回报率差异。与已有文献的研究结论不同,本文发现投资限制才是经济外部失衡的根源,金融摩擦反而有利于降低外部失衡的规模。通过在HOM模型中引入投资限制与金融摩擦,分析表明政府对于民间资本的投资限制将导致民间资本难以进入供给不足的受控产品部门,只能集中于竞争性的一般产品部门。在导致投资不足和消费不足的同时形成产能过剩,降低了民间资本的回报率,形成出口竞争性产品输出过剩资本的格局。而金融摩擦的存在,会缓解一般产品部门投资与供应过剩的局面,从而降低外部失衡。本文认为解决中国经济外部失衡困境的有效路径为:首先放松管制,其次鼓励民间投资进入垄断性行业,最后再进行金融市场化改革。
  • 详情 信用风险与整体风险的一致性角度下的银行竞争作用研究
    信贷自主和贷款利率市场化改革导致中国银行业竞争格局逐渐形成,中国银行机构面临巨大挑战。本文 在多投入多产出系统下估计了银行 Lerner 指数值,并利用面板门限回归技术对中国银行业 1998-2010 年具代表性的 14 家银行的竞争与稳定性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银行贷款市场管制的不断放松促进了价格竞争格 局的形成。(2)银行竞争对银行稳定性具有门限效应,仅在高市场力下显著,且并不否定非线性关系的存在;(3) 市场力在信用风险和银行整体风险上的影响并不必然一致。
  • 详情 对冲基金监管与次贷危机
    美国对于金融业的放松管制培育了过度的自由市场环境,推动次级贷款和抵押贷款支持证券蓬勃发展。对市场监管的放任主义导致了市场过度,允许市场参与者疯狂、轻率地投资于那些“创新、未经考验和无管制的产品”。对冲基金主要是为了迎合机构投资者与高净值个人而被组建起来的有限合伙或类似实体,不需要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登记并不需提供定期报告。在美国对金融市场放松管制期间,不受监管的对冲基金行业得到蓬勃发展,成为了金融领域的一个主要部分。对冲基金行业通过杠杆作用,操控大量的资产,积极地投资于外国的担保债务凭证(CDO)和源于房地产泡沫的信用违约互换,其激进的投资策略使次级贷款和证券化恶化。
  • 详情 激励与抽租的权衡:中国金融发展的新规制经济学分析
    金融在中国是一个垄断行业,并没有发挥好资源配置和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从深化市场改革讲,应该放松金融管制和行业垄断,但是从国有企业的生存,国家财政收入和社会经济稳定的角度讲,国家又不能立刻放松管制和垄断。本文运用规制经济学的理论进行分析并构建模型,认为中国金融的发展实际上是政府在对即得利益集团激励与抽租的权衡取舍。
  • 详情 放松管制、外资银行进入与我国银行业存贷款市场结构
    我国银行业的改革选择了一条渐进式道路,伴随放松管制和外资银行进入,银行业市场结构不断演进。相关的实证研究由于未能充分识别我国特殊的约束条件及实证方法的缺陷,难以令人满意,但研究市场结构却是评价运行效率和政策效果的基础。本文采用实证经济学中最前沿的结构模型,利用我国30 个省级宏观数据分别对存贷款市场结构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存贷款市场均为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贷款市场的竞争高于存款市场,且均未达到古诺均衡状态;(2)对存款利率的严格管制使得存款市场的竞争没有变化,而基准利率浮动机制的实施却导致了贷款市场的竞争有所提高。 (3)贷款市场比存款市场更有效率,且存在规模经济。
  • 详情 股票发行管制政策变化与股票市场高涨萎缩的动态模型
    本文建立了一个投资者-上市公司-监管者三方主体相互博弈的动态模型,考察中国股票发行市场化改革的历史演变和市场影响,说明管制放松为何会导致股票市场萎缩。由于监管机构需要平衡发行公司和短期投机者两方面利益,权衡他们的轻重缓急。监管机构一方面有很强的动力放宽标准,实现发行市场化,支持企业通过股票市场获得社会资金;另一方面,为了吸引投资者参与股票市场,同时还要维持社会政治安定,监管机构又必须给投资者必要的利益保护和激励。两个截然相反的目标,造成管制标准波动。这种关注短期稳定,放弃明确原则的监管思路,导致监管政策本身的摇摆不定。形成“一放就乱,一收就死”的循环机制和动态均衡。本文的结论是:在股票市场参与者结构没有太大改变的情形下,放松管制会导致股票市场萎缩。实现从行政监管向市场化监管平稳过渡,需要同时改造上市公司结构和股票市场投资者结构,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和大盘绩优股。
  • 详情 股票发行市场管制放松与市场萎缩“悖论”
    本文建立了一个投资者-上市公司-监管者三方主体的模型,考察了中国股票发行市场化改革的历史和市场影响,说明管制放松为何会导致市场萎缩,以及监管政策变化如何导致市场波动。由于监管机构需要平衡发行公司和短期投机者两方面利益,权衡他们的轻重缓急。监管机构一方面有很强的动力放宽标准,实现发行市场化,支持企业通过股票市场获得社会资金;另一方面,为了吸引投资者参与股票市场,同时还要维持社会政治安定,监管机构又必须给投资者必要的利益保护和激励。两个截然相反的目标,造成管制标准波动。这种关注一时的稳定,放弃明确的原则的监管思路,导致监管政策本身的摇摆不定。形成“一放就乱,一收就死”的循环机制和动态均衡。本文的结论是:在股票市场参与者结构没有太大改变的情形下,过度放松管制可能导致市场的萎缩,实现从行政监管向市场化监管平稳过渡,需要同时改造上市公司结构和股票市场投资者结构,超常规发展机构投资者和大盘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