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补助

  • 详情 高新企业“变形记”——基于减税激励的研发操纵行为研究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确立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量化标准,与该认定直接相关的则是巨大的税收优惠。据此,本文研究减税政策与公司研发操纵的关系,以及研发操纵对公司研发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为获得税收优惠和政府补助,公司会操纵研发投入以达到高新技术企业认定门槛,该现象在民营企业、盈利企业以及位于税收征管力度较弱地区的企业中更为显著。进一步地,相比其他公司,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之比达到或刚刚超过法规门槛的研发操纵公司,其研发投入与公司未来专利申请、专利授权数量间的正相关关系更弱。研究表明,与政策制定者的初衷不同,高新技术企业的减税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会激励公司管理层进行研发操纵,最终导致公司研发绩效下降。本文不仅丰富了基于门槛的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的相关研究,还为相关部门更好地制定和执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政策提供了理论参考。
  • 详情 产业政策的激励效应与迎合效应
    理论上是否需要由政府来制定产业政策仍存在极大争议。本文基于 2008 年 开始实施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这一具体的产业政策,研究产业政策实施中的激励效应与迎合效应。研究发现,公司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后,其专利申请数量会显著增加,专利申请质量也会显著提升,但通过虚增研发投入而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公司,其专利申请数量和专利申请质量却提升较少。这表明产业政策既可能会激励公司创新,也可能导致公司仅仅为表面迎合政策要求,而无意于真正从事创新。机制分析结果还发现,产业政策的减税优惠和政府补助会促进真正的高新技术企业增加创新,但对于伪高新技术企业,税收减免和政府补助的创新激励作用却显著减弱。最后,本文还利用事件研究法发现,真正的高新技术企业在宣告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时公司价值会显著提升,但通过虚增研发投入而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公司其价值却并未增加。本文研究结论不仅协调了“产业政策之争”交战双方所持的不同理论观点,也为政府如何实施产业政策提供了理论参考。
  • 详情 政策不确定性对绿色投资的抑制作用:来自中国的证据
    政府补助是激励绿色技术投资的常用手段。我们利用中国公司的数据发现,有关政府补助能否持续的不确定性,会抑制政策的预期效果。我们的识别基于能影响官方空气质量文本的外生天气变化,因为政府补助的分配依赖于之。我们发现,在由于天气原因导致政府补助波动较大的城市里,公司对绿色技术的投资、专利申请、研发人员都更少,特别是采矿业、制造业、绿色技术产业。本文认为政策稳定性能鼓励长期绿色技术投资,实现生态文明的目标。
  • 详情 政府补助、薪酬差距和企业业绩——基于社会初次分配与再分配的关系分析
    本文以2007-2010年中国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分析了上市公司的薪酬差距和政府补助的情况,并检验了政府补助对薪酬差距的影响,我们发现,上市公司获得的政府补助会对其薪酬差距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即政府补助会显著增加高管薪酬,并显著扩大上市公司高管与普通员工之间的薪酬差距;政府补助对薪酬差距的影响,在国有企业中比在民营企业中表现得更为突出。国有企业的政府补助显著提高了高管薪酬,高管薪酬增加的幅度显著高于普通员工薪酬的增长幅度,从而使国有企业薪酬差距进一步扩大。在地方政府控股的国有企业中,该现象表现得最为突出,即地方政府控股的国有企业在获得政府补助时支付了更高的高管薪酬,导致其薪酬差距进一步扩大。我们的研究发现,作为社会再分配的政府补助不但没有在社会再分配中起到对初级分配的调节作用,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初级分配的不公平。本文用上市公司的微观数据反映宏观层面的收入分配和宏观调控的作用,以更细致的数据得到更为准确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