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关系

  • 详情 通才vs专才:高管工作经历与企业并购行为
    人才是第一生产力,特别是在党中央提出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之后,如何“识才”、“用才”更成为学术界研究的一个热点课题。本文手工整理2002-2015年共计3730位公司CEO的详细个人简历信息,构建高管“通才指数”,研究CEO通才指数如何影响企业的并购行为及并购绩效。研究发现:(1)相比单纯职业经历的CEO(专才型CEO)而言,复合职业经历的CEO(通才型CEO)更擅长主导并购活动——通才型CEO发起的并购活动更为频繁,该结论在通过Heckman两阶段自选择模型、PSM样本回归、考察CEO变更事件、通才指数的不同构建方法、控制CEO天赋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2)通才型CEO所开展的跨行业和跨地域并购更为频繁,且更多地涉及其过去任职过的行业或地域。(3)通才型CEO主导的并购活动可以获得更好的短期市场反应和长期绩效,这主要源自通才型CEO在并购完成后吸纳了更多的金融机构股东、强化了银企关系并聘用了更多具有政治关系的独立董事。进一步研究发现:通才型CEO具有更高的风险承担偏好,促使其敢于发起包括企业并购在内的高风险决策。这些研究结论不仅拓展了高管个人工作经历如何影响公司财务行为的研究,对于企业如何选才、用才,以提高企业并购效率、促进企业发展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详情 政治关系、会计信息风险与长期借款
    本文运用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检验公司会计信息风险在考虑政治关系和市场化进程的背景下是否会影响企业的银行借款期限,研究结果发现,在商业银行面对高的信息风险情况下,会减少长期信贷,但仅对高的固有会计信息风险进行调整,然而,在考虑政治关系的情形下,商业银行对有政治关系的民营企业长期信贷的发放弱化了对会计信息风险的依据,这说明政治关系的存在降低会计信息风险对银行借款的影响,且这种现象在市场化进程高的地区更为明显。
  • 详情 制衡股东性质与制衡效果——来自中国民营化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本文以中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民营化并形成民营股东控股、但股权制衡结构不同 的公司为样本,研究不同性质的制衡股东是否具有不同的制衡效果,以及民营控股股东政治关系 对制衡效果的影响。本文发现,与一股独大公司相比,国有股东制衡公司更可能被控股股东掏空, 民营股东制衡公司更不可能被控股股东掏空。说明不同性质的制衡股东具有不同的制衡效果。本 文还发现,有政治关系的民营控股股东更可能掏空。
  • 详情 法律诉讼、银企关系与企业融资(博士生论坛征文)
    诉讼是一种高成本解决利益冲突的方式,一般是在双方关系僵持到破裂甚至公开对立时才使用。当银行对不能及时归还借款本息的企业提起诉讼时,一方面破坏了银企关系,作为一种惩罚也破坏了声誉的隐性契约作用,其“社会实施”机制导致企业原有的声誉资产丧失,造成了企业信贷融资规模的大幅下降,与同行业的其他企业相比也有显著差异。对不同所有权性质企业的检验结果表明,国有企业借款可得性受到的影响要比非国有企业小,政府的“援助之手”为国有企业提供隐形担保,信贷歧视现象依然存在。而与政府结交、建立政治关联,可以有效缓解非国有企业的信贷困难。
  • 详情 产权性质、信息风险与银行借款
    本文基于DD模型对上市公司的信息风险进行评价,采用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检验了公司信息风险在不同的地区和产权性质背景下,能否影响到企业的银行借款,结果显示,商业银行会对高的信息风险作出降低信贷的调整,进一步将信息风险分为固有信息风险和可操纵信息风险后,发现商业银行能有效的对高的固有信息风险进行降低信贷的调整,但对于可操纵信息风险无法辨认,这一现象在国有性质的上市公司中表现尤为显著,与政府干预低的地区相比,在政府干预高的地区,国有与非国有企业的信息风险和可操纵信息风险均与银行借款成不显著的关系,这说明政府干预程度的增加,能降低信息风险对银行借款的影响,而且非国有上市公司也不例外,这可能与非国有企业的政治关系有关。
  • 详情 政治关系如何影响公司价值:融资约束与产品市场竞争的证据
    政治关系影响了公司价值,但对于如何影响公司价值还知之甚少。本文从资本结构与产品市场竞争关系的角度检验政治关系如何影响公司价值。本文使用1998-2007年中国上市公司中制造行业的公司数据检验公司政治关系对资本结构与产品市场竞争关系的影响,以及不同融资约束下这种影响的差异。本文发现政治关系提高了产品市场竞争对资本结构的敏感性。在使用两种不同的融资约束划分标准后,本文发现不同融资约束下公司政治关系的价值不同,对于存在融资约束的公司,公司政治关系更深地影响了产品市场竞争对资本结构的敏感性,因此具有更高的价值。本文的证据支持了政治关系有助于公司获取融资资源从而提高公司价值的观点。
  • 详情 政治关系对公司业绩的影响 ——基于中国上市公司政治影响力指数的研究
    近年来,围绕公司政治关系对公司业绩、财务政策和资本市场的影响成为财务和金融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以1999-2006年度沪深两地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通过收集上市公司高管的个人履历及其行政职务,构建和编制中国上市公司政治影响力指数,以考察政治关系对公司业绩的影响。研究发现,总体上,在国有企业中,政治关系对公司业绩具有损害作用,扮演“掠夺之手”角色,而在民营企业中,政治关系对公司业绩具有提升作用,扮演“扶持之手”角色。此外,政治关系对公司业绩的影响还取决政治关系的形成途径、政府的干预动机及其干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