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评估

  • 详情 构建高水平开放型金融新体制 ——来自美国货币政策溢出效应及应对策略的启示
    统筹金融开放和安全是构建高水平开放型金融新体制的基本要求。本文以美国货币政策为切入点,先从实证角度分析美国加息对我国产出的影响,然后构建包含跨境金融关联的两国DSGE模型,定量分析美国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及应对之策。研究发现,美国加息1个百分点使中国产出下降约0.4个百分点,其中贸易渠道和金融渠道分别使中国产出下降0.2个百分点。分析作用机制发现,UIP偏离机制使金融中介净值波动和汇率波动相互强化,外部融资溢价机制使金融中介净值波动和企业净值波动相互强化,正是这两个机制放大了美国货币政策的外溢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金融开放度越高和汇率越缺乏弹性,美国加息冲击对我国变量的传导效应越显著。基于不同的福利函数特征,本文构建了统一的政策评估框架,对宏观审慎政策和双支柱调控应对美国加息冲击的有效性作出了精准评估。结果表明,无论是针对国内金融机构信贷监管的宏观审慎政策还是针对跨境资本流动和外汇相关的宏观审慎政策,均能降低美国加息的溢出效应,且宏观审慎政策有效性与汇率制度无关。在联合最优政策组合下,货币政策无需对名义汇率作出反应,外汇市场要强化价格调控淡化数量干预。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相互协调搭配下,双支柱调控通过维护经济金融稳定具有显著的社会福利增进效应。本文为构建高水平开放型金融新体制,以金融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政策启示。
  • 详情 试点政策中的“非干预效应”:基于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证据
    政策试点在我国是逐步推行各种政策的重要阶段。目前的文献集中于分析各类试点效应, 但对试点过程中具体机制的区分还有待探索。被试点的对象发生变化,可能是由于受到更多的关注和 监督、外界改变了对它们的评价、或者试点政策干预之外的扶持等因素,而并非由于试点政策的具体 干预措施而产生,称为“非干预效应”。本文以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为研究对象,利用双重差分 法发现,当试点名单公布之后,试点企业的业绩发生改善,而此时改革的具体措施尚未实施。进一步 的分析排除了国企高管的晋升激励和合作客户资源增多的解释,支持财务费用降低的论断。本文的发 现对试点政策的事前设计和事后评估有重要的政策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