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包络分析

  • 详情 再探公司治理及其评价——成本收益视角
    本文从成本收益的视角将公司治理视为一个拟生产函数,揭示了公司治理的本质作用,从而解决了如何将公司治理从纷繁的治理机制表象中抽象出来的核心问题,为进行公司治理的相关理论推导提供了概念和方法论支持。然后从公司治理本质作用出发,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构建了公司治理效率值指标,并在有效性检验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的整体状况,结果表明:对于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来说,绝大部分公司治理没有达到有效状态。再后利用公司治理效率值指标构建投资组合,研究发现公司治理有效股票投资组合的流通市值加权平均年收益率均好于其他投资组合,说明好的公司治理的确能为投资者带来更高的回报,为公司治理能够指导投资者行为提供了证据。
  • 详情 我国信托业效率测度及动态变化的实证研究
    2008 年是银监会颁布实施信托“新政”后的第一年,也是信托公司面临金融危 机影响考验的一年。基于此,本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重点分析了我国37 家信 托公司2008 年的经营效率,实证结果显示我国信托公司技术效率普遍较低,均值仅为0.507, 主要是受累于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低下。同时,本文运用Malmuiqst 生产率指数对我国 信托业2004-2008 年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变化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信托业全要素 生产率有了较为可观的改善,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来自于技术变化(1.477),技术效率 变化的贡献较小(1.02)。
  • 详情 我国煤炭上市公司经济效益数据包络分析
    针对煤炭上市公司的多投入多产出情况, 本文采用分批次的数据包络分析方法, 对我国煤炭上市公司的经济效益进行了综合分析; 并结合DEA 改进值, 提出了增强企业经济效益的相应措施。
  • 详情 我国商业银行效率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
    本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通过选择合理的投入产出指标,对我国商业银行效率进行测度。分析了各商业银行的成本效率、技术效率、配置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并结合规模报酬判断定理对样本银行的规模报酬情况进行确定。结果表明,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平均成本效率明显高于四大国有银行,进一步分析发现,银行成本无效主要来源于银行配置无效,银行技术无效主要来源于银行规模无效。最后本文将测算的银行成本效率值作为因变量,将可能影响银行效率的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发现产权结构、不良资产率、资本充足率等因素为银行效率的显著性影响因素,从而进一步提出提高我国银行效率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