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

  • 详情 人工智能应用与企业非效率投资缓解:行为金融的解释
    企业非效率投资是影响资源配置效率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已有研究多聚焦于公司治理、外部监管等传统因素对非效率投资的影响,鲜有研究关注行为金融的纠偏是否有助于缓解非效率投资。本文以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人工智能应用所产生的行为金融纠偏对企业非效率投资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企业人工智能应用可以显著降低非效率投资程度,在进行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尤其是控制了公司战略选择这一潜在解释因素后,本文结论依然稳健。机制检验表明,人工智能应用主要通过改善管理层非理性行为缓解企业非效率投资,体现出人工智能技术在认知优化和行为纠偏方面的独特作用。进一步分析未发现人工智能改善公司治理水平的证据,揭示了人工智能应用的边界与局限性。本文丰富和拓展了行为公司金融的研究文献,也为优化提升企业投资效率提供了经验证据。
  • 详情 AI对公司治理的范式重构
    本文系统梳理国内外关于人工智能(AI)与公司治理的相关文献,聚焦AI在公司治理中替代人类决策引发的实践难题与理论争议,从法、理、情三大维度剖析核心治理困境:在“法”的维度,面临法律主体缺位、算法黑箱导致的责任界定模糊及跨境法律适配冲突;在“理”的维度,存在技术路径锁定、战略弹性不足及行业特性适配偏差等治理策略问题;在“情”的维度,凸显算法偏见引发的公平性争议及自主决策与人类控制的伦理冲突(如隐私侵犯、情感缺失)。基于上述困境,本文针对性提出破局路径:法理层面构建“AI守住合规底线”的制度体系,战略层面确立“人主导下的AI辅助”实施路径,伦理层面明确“人引领AI”的价值准则,为AI与公司治理的深度融合提供兼具理论与实践意义的研究框架。
  • 详情 AI赋能耐心资本网络如何驱动绿色创新? ——基于长期共同机构所有权的视角
    壮大耐心资本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当前理论界与实践界共同关注的焦点,但鲜有研究探讨由耐心资本形成的共同所有权网络及其绿色治理效应。鉴于此,本文以2016—2023年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探究长期共同机构所有权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及机制。研究发现,长期共同机构所有权对企业绿色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增强长期共同机构所有权对企业绿色创新的驱动效应。机制检验表明,长期共同机构投资者可以通过抑制研发操纵与提升内部控制信息质量来促进绿色创新。进一步分析发现,长期共同机构投资者通过抑制绿色创新的“黑暗面”,推动企业全面履行其社会责任,从而促进企业绿色创新的“言行一致”。异质性检验发现,在高科技行业和行业竞争程度较高的行业中,长期机构所有权的绿色治理效应更为明显。本文从长期共同机构所有权视角揭示了AI赋能耐心资本网络在促进绿色创新中的显著作用,拓展了耐心资本作用机制及绿色创新驱动因素方面的研究文献,也为政府监管政策制定与企业绿色创新实践提供了重要参考。
  • 详情 气候政策不确定性与中国企业升级困境
    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气候政策在中国经济系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有文献已经关注到气候物理风险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但较少考察政策维度的气候风险即气候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基于此,文章构建了公司层面的气候政策不确定性指数,并考察了其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理。研究表明,气候政策不确定性会诱发企业升级困境,显著抑制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气候政策不确定性指数每上升 1 个标准差,全要素生产率下降约5.2% 个标准差。机制分析表明,气候政策不确定性会挤出实体投资和绿色创新投资,挤入金融投资,从而抑制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异质性分析表明,气候政策不确定性的影响在风险传导较强、风险应对较差以及政策引导比较薄弱的企业中更加显著。经济后果分析表明,气候政策不确定性所导致的企业升级困境会弱化其市场竞争力和价值链话语权。文章研究表明,政府应关注气候政策不确定性问题,通过营造更加稳定的气候政策预期来缓解企业升级困境。
  • 详情 The Missing Piece: Incorporating Organizational Factors in Employee Motivation Research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concept of employee motivation in the workplace and its importance for organizational success. It highlights the gap in literature regarding the most effective ways to motivate employees, which mainly focuses on individual factors such as personality traits and motivational theories. The paper aims to explore the impact of both individual and organizational factors on employee motivation and to determine the most effective ways to motivate employees. The existing academic research on employee motivation is plagued by contradictions and inconsistencies, particularly regarding the emphasis on individual factors as the primary drivers of motivation and ignoring the impact of organizational factors. The paper argues for a more holistic approach to employee motivation that considers both individual and organizational factors. [译]本文探讨了工作场所中员工激励的概念及其对组织成功的重要性。它强调了关于激励员工的最有效方法的文献中存在的空白,这些文献主要集中在个人因素上,如人格特质和激励理论。本文旨在探讨个人和组织因素对员工激励的影响,并确定激励员工的最有效方法。现有的关于员工激励的学术研究充满了矛盾和不一致,特别是在强调个人因素作为激励的主要驱动力而忽视组织因素的影响方面。本文主张采用一种更全面的员工激励方法,同时考虑个人和组织因素。
  • 详情 Unleashing the Power of Employee Helping Behavior: A Comprehensive Study
    Employee helping behavior is a critical aspect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that has been studied extensively in the literature. This study provides an integrative review and research agenda for exploring the determinants of employee helping behavior. The study addresses the current state of knowledge on the determinants of employee helping behavior, the strengths and limitations of existing theories, methods, and findings in this field of research, and avenues for future research. The study identifies the importance of considering individual and situational factors, leadership behavior and communication, recognition and reward programs, and creating a positive and supportive work environment for promoting and managing employee helping behavior in organizations.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include further examination of specific determinants, examination of individual and organizational factors, examination of cross-cultural differences, longitudinal studies, and implementation of promoting strategies. The study contribut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effective strategies for promoting and managing employee helping behavior in organizations. [译]员工帮助行为是组织行为学中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在文献中已得到广泛研究。本研究提供了一个综合性的评述和研究议程,以探索员工帮助行为的决定性因素。该研究涵盖了当前关于员工帮助行为决定因素的知识状态,现有理论、方法和研究成果在该研究领域的优势与局限性,以及未来研究的可能方向。研究指出,在组织中促进和管理员工帮助行为时,考虑个人和情境因素、领导行为和沟通、认可和奖励计划,以及创造一个积极支持性的工作环境的重要性。未来的研究方向包括进一步审查特定的决定性因素,探究个人和组织因素,研究跨文化差异,进行纵向研究,以及实施推广策略。该研究为组织中促进和管理员工帮助行为的有效策略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 详情 私募股权基金与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相关性分析
    在二零二三年十一月十四日的行业研究报告中,国信证券的王剑研究 员提到日韩两国在发展的后期在资本市场中以投资高技术为主的私募主权 基金逐步替代以投资传统制造业为主的银行贷款,虽然没有提到相关文献, 不过如果属实的话似乎也不失为一个值得研究的有意思问题。由此产生的 问题包括但不限于在全球经济体的发展中是否都存在这一现象?私募股权 基金与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之间有什么相关性?这些可能都会成为一个有意 思问题。
  • 详情 评论两篇错误的短债长用研究高被引论文
    我国现有关于短债长用研究的文献对于核心变量“短债长用”的度量方法主要来自《管理世界》和《经济研究》各一篇文章的原创,这两篇文章也因此成为了高被引文章。令人遗憾的是,这两篇文章所采用的短债长用度量方法都是错误的,不是度量指标存在噪音的问题,而是度量方法存在根本上的逻辑错误。本文深入分析了这两篇文章短债长用度量方法的错误,并给出了短债长用度量和分析的初步建议。
  • 详情 国家治理与粮食安全:基于中国传统荒政思想的考察
    保障粮食安全是实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抓好粮食生产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而良好的国家治理体系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主流文献已就事前粮食生产与预防思考、事后冲击评估及政策反思等问题做了大量探讨,但较少关注国家应急治理应采取怎样的事中应对策略以保障粮食安全。为此,文章从思想史角度出发,借鉴粮食获取权理论和国家能力四分法分析中国传统荒政思想的要旨和价值。研究发现:(1)中国传统荒政中增强粮食安全的措施大体可划分为四个维度,即在时间维度上的粮食资源跨周期调节、在空间维度上的粮食资源跨地区调节、在直接权利维度上的贷种借牛和蠲免缓征等措施、在贸易权利维度上的减免商税和以工代赈等措施。(2)中国传统荒政思想已经意识到,落实这些主张需要政府拥有强制能力以维持灾区秩序、汲 取能力以提供荒政所需资源、递送能力以实现救荒资源投放、信息决策能力以提升治理质量。(3)中国传统荒政思想的理论价值在于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粮食安全理论打通了历史根脉,其实践意义在于从完善国家治理体系角度为中国夯实粮食安全保障提供了历史经验,其世界意义在于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荒政理念校准、策略体系对照与治理技术参考。
  • 详情 金融业应当让利吗?——基本事实、理论分析与全球实证证据
    针对当前国家和社会普遍关心的“金融让利”问题,本文提出,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是现代金融业的使命,也是金融理论的核心理论问题,因而回答“应不应该让利、如何让利”的关键是理解金融业利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在大量文献和经济学事实的基础上,本文将马克思生息资本理论与西方经济增长理论有机结合,将马克思“利息来源于利润”的著名观点融入现代经济增长框架,解释了金融业利润过高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基于全球面板数据的实证证据支持了模型的核心推论。本文的研究表明,促进金融业让利的根本在于构建合理的“产业-金融”利润分享机制,但绝不能搞“一刀切”,通过反垄断、提供公共信息、倡导金融机构社会责任,适度控制金融部门的议价优势,是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