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套期保值

  • 详情 持有成本与期货最优套期保值
    本文应用一种新的套保方法,将套期保值由统计竞技恢复回衍生品定价的金融问题,简化了套保比率的估计,并避免了拼接期货合约等问题。针对黄金、股指、外汇和原油等四大类期货市场的实证研究,我们发现:如果将期货的定价与风险管理割裂开来,忽视期货合约的衍生品本性,各种复杂的套保估计方法,套保效率都不如简单套保;如果将定价理论融入套保实践,通过预测持有成本计算套保比率,套保效果将比简单套保更出色。此外,套保合约的选择方面,简单套保倾向于选择交割日较近的合约,而考虑定价约束的套保新方法,合约的选择不受到期日的影响。因此,套保比率的研究重心应该从期货与现货价格的统计关系转到持有成本的预测上来。
  • 详情 我国股指期货套期保值效应的实证研究
    运用EGARCH模型首先考察了沪深300指数期货与股票现货市场上10大基金重仓股之间进行套期保值的效果,然后又运用EGARCH模型考察了沪深300指数期货与10只随机选取的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板上市的股票之间进行套期保值的效果。发现前者的套期保值效果并不很理想,后者的效果更差。为了给投资者提供更多的、实用的套期保值工具,应该借鉴海外市场的经验,在我国推出中小市值股票指数期货和其它行业股票指数期货。最后对政策构想中的“中小板综合指数期货”的套期保值效应进行了模拟实证检验,证明这种政策构想是值得付诸实践的。
  • 详情 我国股指期货套期保值效应的实证研究及功能优化设计
    运用EGARCH模型首先考察了沪深300指数期货与股票现货市场上10大基金重仓股之间进行套期保值的效果,然后又运用EGARCH模型考察了沪深300指数期货与10只随机选取的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板上市的股票之间进行套期保值的效果。发现前者的套期保值效果并不很理想,后者的效果更差。为了给投资者提供更多的、实用的套期保值工具,应该借鉴海外市场的经验,在我国推出中小市值股票指数期货和其它行业股票指数期货。最后对政策构想中的“中小板综合指数期货”的套期保值效应进行了模拟实证检验,证明这种政策构想是值得付诸实践的。
  • 详情 我国股指期货套期保值效应的实证研究及功能优化设计
    运用EGARCH模型首先考察了沪深300指数期货与股票现货市场上10大基金重仓股之间进行套期保值的效果,然后又运用EGARCH模型考察了沪深300指数期货与10只随机选取的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板上市的股票之间进行套期保值的效果。发现前者的套期保值效果并不很理想,后者的效果更差。为了给投资者提供更多的、实用的套期保值工具,应该借鉴海外市场的经验,在我国推出中小市值股票指数期货和其它行业股票指数期货。最后对政策构想中的“中小板综合指数期货”的套期保值效应进行了模拟实证检验,证明这种政策构想是值得付诸实践的。
  • 详情 套期保值有效性研究文献综述与方法比较
    对期货市场最佳套期保值比率的研究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从组合资产收益风险最小化的角度,研究最小风险套期保值比率;另一类是同时考虑组合资产收益和收益方差,从效用最大化的角度研究均值-风险套期保值比率。研究套期保值的模型方法一般运用以下六种: 传统回归模型(OLS)、双变量向量自回归模型(B-VAR)、误差修正套期保值模型(ECHM)、广义自回归条件异方差模型(EC-GARCH)、VaR最小方差套期保值方法(VaR)、基于几何谱风险测度GM的期货套期保值模型(GM)。本文比较了以上六种模型方法各自的优势和缺陷。
  • 详情 中美玉米期货的套期保值比率与绩效比较研究
    本文对自2004年恢复上市以来的我国DCE玉米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比率与绩效进行研究,并与同时期的CBOT玉米期货相比较,为克服数据量较小的困难,本文运用新技术——协整序列分解模型进行研究,采用更一般的数据选取方法,分别得到了两个期货市场的不同期限的(一日、一周和二周)最优套期保值比率与套期保值绩效,研究发现:DCE的玉米期货的套期保值绩效远远低于CBOT,我国玉米现货市场不够发达是导致期货套期保值绩效较差的主要原因之一。
  • 详情 期货套期保值发展综述
    使用期货作为套期保值的工具已成为研究关注的焦点。在理论层面面上,传统的最优套期策略建立在预期效用最大化上。换而言之,也就是最小方差标准。虽然这些理论被广为接受,但是对其他方法的寻求从来就没有停止。在实证层面上,期货套期保值的研究很大程度上受益于关于期货套期的计量经济文献。在对套期比进行估算的研究中,更为有名的可能算是金融时间序列。许多更为复杂的 估算方法也有此提了出来。在本文中,我们回顾了期货套期的新发展;描述各种方法的理论基础;讨论了各种方法的经济应用。